五年以后,一个各方面都比较理想的电车应该是可以满足三个要求,一个是固态电池让续航可以达到1000公里,一个是自动驾驶可以达到L3,还有一个是价格可以普及到20万以内。如果按照这三个要求来的话,目前的进度条大约是进行到了60%的水平。 先看固态电池这块。虽然现在固态电池还没有大规模量产,但是研发进度还是挺快的。好多车企都在砸钱搞研发,像宁德时代、蔚来这些企业,都在固态电池领域有不少突破。 现在市面上一些电车的续航里程已经能达到七八百公里了,离1000公里的目标其实也不算太远。按照每年进步10%的速度,再给它五年时间,我觉得固态电池实现续航1000公里还是很有希望的。 再说说自动驾驶L3级。现在车企对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布局那是全面提速啊。广汽集团都说了,今年第四季度就要量产并上市销售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乘用车。奇瑞、极氪这些车企也都公布了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时间表。 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也说,今年下半年小鹏将率先实现L3级别全场景自动驾驶。从技术层面来看,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越来越成熟,环境感知也越来越精准,决策算法借助深度学习不断优化,算力和冗余度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像《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等法规的出台,为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法律依据。所以啊,按照这个趋势,五年后L3级自动驾驶应该能成为主流。 最后说说价格。现在电车的价格确实有点参差不齐,高端车型价格挺高,但是一些中低端车型价格已经开始往下走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成本、自动驾驶系统成本等都在逐渐降低。 比如说,L2级别自动驾驶可以采用纯视觉方案,成本可以控制在几千元,而L3级自动驾驶虽然可能需要匹配多颗激光雷达,但随着激光雷达的量产规模扩大,成本也会慢慢降下来。再加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肯定会想办法把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啊,五年后把电车价格普及到20万以内,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呢,咱也得看到,现在的车型和每年新出的车型差距确实在拉大。一方面,新车型的技术在不断升级,性能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车型会不断折旧。如果每年新车型的技术提升10%,再加上折旧10%,那么每年现有的车型价值就会贬值20%左右。这样算下来,五年后现有的车型价值基本就清零了。 但这也很正常,科技发展就是这么快。就像当年的手机,几年前的智能手机和现在的智能手机相比,那差距简直太大了。电车也是一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车型会不断涌现,现有的车型肯定会被淘汰。所以啊,对于消费者来说,要是想买电车,不妨等等看,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花20万以内的价格,买到一辆续航1000公里、自动驾驶达到L3级的理想电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