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上军校当兵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大阅兵,至今难忘。应该是1981年,我在的军校接到通知,南京军区要在鼓楼广场举行大阅兵,本校要出一个方队,我在的班级大部分人都得以加入,这是一个幸运。踢正步是军人的基本功,我们都会,但是参加大阅兵,那可不是一般的,需要强化训练。我记得阅兵的日子是八一前夕,我们提前2个月开始训练,课不能停,训练和上课交替进行。南京特别热,号称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又是六七月份强化训练,天气是一大挑战。按照军校的作息,我们夏天里正常作息都是每天清晨5点吹起床号,可不能有一点磨蹭,号一响,所有学员都会立刻坐起,10分钟之内要整理好床铺,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并且穿好军装,腰间系好皮带,做到着装整齐,站到宿舍楼口,排成整齐队伍。现在想起来挺难以思议的。10分钟啊,把这一切都做完做好,站到楼下的队列中,教导员喊一声“立正”,全班五六十人唰的一声全体收腹挺胸排队整齐,然后每一排“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向后报数。之后再一声“向右转”,整个学员队跑向操场。这个时候军校领导和教官已经站在操场上,各个学员班队汇集到操场上,沿着跑道开始跑起来。早上5点钟啊,而且是每天,我们这些十八九岁的军校学员一边跑一边随着教导员的号子齐声高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各个学员队用谁的声音更齐更响亮进行竞赛。我记得南京夏天早上5点多钟的样子,天蒙蒙亮,东方的天空布满绚烂彩霞,太阳还没有升起。有时一些同学,包括我还没有完全睡醒,有点边跑边睡,边睡边喊“一二三四”,脚步和口号声绝不会出任何差错。有这样的日常训练,大阅兵踢正步,我们都有基础。但是阅兵方队一个横排几十人,要绝对按照一字横线向前走,一点不能打弯,那可得是真功夫。每个人迈出的一步是多长,必须严格统一,差一寸都不行,脚踢起来的高度也是一样完全统一。我记得踢一步长75公分,高30公分(网上有人说是25公分高,莫非我记错了),而大家的个子又不一样高,把所有人的步子都统一起来,绝对是挑战。大夏天在军校操场上训练,每一次都是汗把衣服湿透,有个别同学中暑的情况,只好临时停止训练。为了把步子踢得精准,我们都要练一只腿站立,另一只腿踢步的静止动作,教员在后面拿着棍子,不时朝大小腿中间捅一下,站不稳的就会被捅倒,挨顿批。说实话,那场训练真是强度很高,还不能把学习耽误了,训练占的课时都要补回来,但是一想到能去南京市中心鼓楼广场参加阅兵式,接受军委和军区领导检阅,并且向南京市民一展我们军校的面貌,还是挺兴奋的,大家的士气很高。在最后几天中,有少数同学因动作不合格被刷掉了,他们非常伤心。当年的小胡幸运自始至终过关,挺过了夜间大彩排,也坚持到了正式阅兵那一天。当中央军委委员许世友将军乘吉普车从我们的方阵前驶过,对我们说“同志们好”时,我们高呼“首长好”;他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高呼“为人民服务”,那一刻心中充满骄傲。大阅兵有一个重要细节,外人一般不知道。就是广场声音嘈杂,我们方阵先是正常行进到广场边缘,接近首长观礼台时开始转踢正步。向我们方队传递正步走的口令是一大难题。方队前边有4名同志,属于领队。程序是这样的:4人中的1人先发口令“正步走”,然后4人同时高喊“正步走”。听清4人口令的前两排同志再一起重复高喊“正步走”,这时候我们后边的整个方队才能听清这一口令。也就是说,整个方队是在前两排的同志高喊“正步走”时,挺起胸膛踢出军人骄傲的正步,向我们敬爱的阅兵首长,向南京市民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风采的。我不知道如今在天安门广场的分列式方队是如何传递“正步走”口令的,天安门广场要比南京鼓楼广场大许多倍,现场观礼人数也要庞大得多,广场各种回音应当也有更高的分贝量,那些一个个整齐的方队是如何接收到“正步走”的口令,从行走转为踢出军人骄傲正步的呢?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隐蔽的电子沟通工具,可以解决我们当年的问题。但是1981年,一个又一个严整的分列式方队就是按照我上面说的,由1人传给4人,由4人传给前两排,最后整个方队一起豪迈踢出正步来的。南京军校早晨5点的彩霞永远难忘。鼓楼广场盛大的阅兵式永远难忘。老胡和军校同学们共同的如火青春和军旅生涯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