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九三阅兵观礼台,简直成了一面“照妖镜”!霍震霆带着霍启刚、霍启山父子三人,西装笔挺地站在那,满脸的自豪和荣光。另一边呢?香港首富李嘉诚,连影子都没见着。不是说他一定没被邀请,毕竟官方没公布完整名单,咱不能瞎猜。但老百姓为啥这么在意他来没来?关键是他的“行事风格”总让人摸不着头脑。没人否认李嘉诚对汕头大学好,2013到2023年,前前后后投了120亿港元,建医学院、工学院,帮学校搞产学研。可去年国家说“汕头大学得重点搞海洋工程、生物医药,这些能帮国家解决难题”,他这边后续的钱就没动静了。还有去年香港推“青年安居计划”,喊企业家一起建保障房,李嘉诚旗下公司一开始报了名,到拍地的时候又说“成本太高”撤了,最后还是霍启刚联合内地企业接了这个活。更让人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香港讨论“完善地区治理”,这么大的事,作为香港商界的老大哥,他愣是没说一句话——这种“该出声时不出声”,跟他搞商业投资时的“雷厉风行”比,反差也太大了。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这秤从来不只看“捐了多少钱”。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年,国家对港澳企业家的要求早变了—不再是“你守法经营就行”,而是要“跟国家一起干大事”。就像澳门的张宗真,人家不光自己做生意,还天天跑前跑后推横琴粤澳合作区,把澳门的资源跟国家的需求绑在一起。霍家父子就是跟着这个路子走的,他们不是只在阅兵式上“露个脸”,平时就扎在大湾区的建设里,把家族的事和国家的事拧成一股绳。再看现在的香港,国安法实施后早就不折腾了,现在重点是“搞发展”。政府推的“香港再工业化计划”“粤港澳科创走廊”,都等着企业家带着钱、带着资源来干。霍启刚今年3月搞了个“香港-内地产业对接联盟”,才几个月就帮11家香港科技公司跟内地车企搭上了线,一起搞新能源汽车零件研发。可有些像李嘉诚这样的富豪,还守着老本行搞地产,国家鼓励的新兴产业连碰都不碰。这不是能力问题,是选不选“跟国家一起往前走”的问题。观礼台的“在不在场”,真不是简单的“有没有面子”。它照出的是港澳企业家该有的样子:国家要的不是“捐钱的慈善家”,是“一起干活的建设者”;不是“手里有钱的富豪”,是“能创造国家价值的人”。霍家父子的荣光,就是因为他们看懂了这点—他们的“荣”,从来都跟国家的“强”绑在一起,不是嘴上说说,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那些关键时候“躲着走”的富豪,就算手里钱再多,能保住商业地位,可在国家发展的大棋盘里,要是总不往“融入国家”这边靠,最后只能变成“看棋的人”,再也进不了“下棋的圈”。2025年的中国,早不拿“财富榜”衡量人了—钱能买来生意,买不来国家给的信任;能买来名气,买不来“跟国家一起赢”的机会。霍启刚阅兵结束后被记者围住,说的话特实在:“我带俩儿子来,不是让他们看排场,是让他们知道,霍家的日子,永远跟国家的日子绑在一块儿。”这话其实就是观礼台的真相:能站在这儿的,从来不是靠钱砸、靠名声混,是靠“跟国家一条心”,靠“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担当。这比任何财富都金贵,也比任何面子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