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养老

遵义这个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藏有老人们的幸福密码

遵义这个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藏有老人们的幸福密码

近日,走进位于新蒲新区的遵义医养·幸福城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康复训练、闲坐唠嗑的温馨画面映入眼帘。“这里吃得香、玩得开心、服务好,我都打算长期在这里住下了!今年65岁的王阿姨不禁感慨道。这也是该养老服务中心30...
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

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

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块,而1.71亿农村老人每个月养老金平均只有223元……首先得明白,咱们国家的养老金不是一刀切的,就像农村和城里的养老保险不是一回事儿。城里上班的职工,养老保险是跟着工资走的,挣得多缴得多,退休后拿的也就多。比如有人一个月工资一万,按比例缴下来,退休后领几千块很正常。可农村老人参加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不一样了,缴费档次从每年200块到3500块不等,很多老人为了减轻负担,往往选最低的档次缴,缴的少,退休后自然领的就少。这就像存银行,你每月存一百和每月存一千,几十年后取出来的钱肯定不一样。不过这两年国家也在给农村老人涨养老金。2024年7月起,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一下子提高了20块,这可是历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像陕西的商州区,调整后60到64岁的老人每月能领183块,85岁以上能领到213块;洛川县的老人最高能拿到217.5块一个月。虽然比起城里退休职工的涨幅,这点钱不算多,但对农村老人来说,买菜买药也能宽裕不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这两年居民人均养老金一直在涨,2024年的涨幅达到了7.2%,说明养老金确实在往老百姓口袋里去。但要说完全公平,那确实还没做到。城里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调整是按上一年月均养老金的3%来涨,有人本来就领6000,涨3%就是180块,比农村老人一个月的基础养老金还多。这就造成了越有钱的涨得越多,差距自然就拉开了。而且城乡居民养老金里,国家给的基础养老金占大头,自己缴的部分很少,不像职工养老金还有单位缴的大头。农村老人年轻时大多没正经单位,没缴过那么多养老保险,现在领的少也和这历史原因有关。好在政策一直在往公平的方向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明确说了,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还要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取消了参保的户籍限制,农民进城打工也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也在推广,京东金融和宏利基金的报告里说,已经有7000万人开户,虽然现在缴的钱还不多,但以后也是个补充。这些都是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尤其是农村老人能多领点养老金。说到底,养老金肯定是给老百姓养老的,不然国家每年拿出那么多钱补贴干嘛?只是因为城乡差距、工作性质不同,造成了现在领的钱有多有少。农村老人年轻时为国家种粮食、搞建设,现在养老金低确实让人着急。但看这几年的变化,从原来的几十块到现在的两百多,国家一直在努力提高标准。相信随着政策不断完善,以后农村老人的养老金会越来越高,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安安稳稳养老。
这张退休待遇核定表展示的月养老金高达11434元,远超平均水平,其背后是多重制度

这张退休待遇核定表展示的月养老金高达11434元,远超平均水平,其背后是多重制度

这张退休待遇核定表展示的月养老金高达11434元,远超平均水平,其背后是多重制度性因素的叠加。首先,超长工龄是关键。此人累计缴费年限达41年5个月,视同缴费年限更占32年11个月。这意味着他在2014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已在事业单位工作超过32年。这段“视同缴费”年限在计算养老金时被全额认可,直接推高了待遇。其次,高缴费指数和职业年金助推。表中实际缴费指数高达2.0541,说明其缴费基数始终是省平均工资的2倍以上,这直接拉高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此外,作为事业单位人员,他必然参加了职业年金,这是养老金之外的额外补充,表中职业年金每月达1172元,成为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关键的是,他享受了改革“过渡期”政策的保护。作为事业单位“中人”,他的养老金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并设有保底限高机制。即便新办法算出的待遇更高,也按一定比例(表中为90%)发放高出部分,确保待遇不降低且有所提升。由此可见,这份“高工资”是特殊时代背景(工龄长)、单位性质(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中人过渡)和个人高缴费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与企业职工或近年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所能获得的养老金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反映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历史与碎片化现状。
社保基金的持股​​​

社保基金的持股​​​

社保基金的持股​​​
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

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

养老金是给老百姓养老的吗?金融学家宏教授大胆直言:7%的人每月养老金有6000多块,而1.71亿农村老人每个月养老金平均只有223元……这点钱够干啥?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可能在城里连一顿稍好点的馆子都下不了,不够给孙辈买套稍微上档次的玩具,甚至还抵不上城市老人一个月的保健品钱。你说这养老金,到底是不是给所有老百姓养老的?再看2025年刚出来的新数据,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才234块,比农村老人的水平高一点,可还是少得可怜。反观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直接冲到6200块!6200对比234,差了快30倍!这巨大的落差,就像一道鸿沟,横亘在不同群体的养老生活之间。有人可能会说,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以前贡献大,领得多正常。可老百姓养老不分高低贵贱!农村老人一辈子在地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奉献一生;城乡居民大多也是打零工、干小买卖,靠着微薄收入拉扯家庭、缴纳社保。他们老了就不该有个体面的养老保障吗?就该在晚年为了几块钱的菜钱斤斤计较、为了省点药钱咬牙硬扛吗?现在啥局势?咱们国家老人越来越多,老龄化来得又快又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0%,这个比例还在持续攀升。城里领高养老金的老人,早上能去公园悠闲地遛弯锻炼,下午能和老友们在茶馆惬意地喝茶聊天,生病了去医院看病买药也不用太心疼钱;可农村老人呢?200多块钱,要是没子女帮衬,只能省了又省,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好几年,感冒发烧都不敢去医院,实在扛不住了,也只是去村里诊所开点最便宜的药,就怕花钱。这哪是“养老”,分明是“老了还得拼”!更让人揪心的是,很多农村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家里就剩老人守着老房子。这些留守老人,不仅要忍受孤独,养老金不够花的难题也让他们愁眉不展。有的七老八十了还得下地种菜,就为了能省点伙食费;有的身体不好,却舍不得花钱做全面体检,直到病情严重了才被发现。他们的子女在城市里辛苦打拼,微薄的收入既要负担自己在城市的生活开销,又要补贴老家的父母,压力如山。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老龄化压力下,农村家庭的养老负担愈发沉重。再说区域差距,城里经济好,财政有钱,养老金自然给得多;可农村和偏远地区呢?经济底子薄,能拿出来补贴养老的钱有限,养老金只能维持在低水平。就像同样是老人,住在一线城市和住在偏远山村,晚年生活简直是两个世界。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老人能享受到丰富的养老服务资源,社区有老年活动中心,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文娱活动;可在一些偏远山村,连个像样的养老设施都没有,老人只能在自家院子里打发时间,生病了也很难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还有那些在城里打工的农村人,年轻时在工地搬砖、在工厂流水线干活,风吹日晒、加班加点,缴社保的时候也没少交钱。可等他们老了回农村,领的还是农村标准的养老金,之前缴的钱好像没换来对等的保障。你说他们心里能平衡吗?他们为城市建设奉献了青春,却在养老时难以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这种“贡献与回报不匹配”的情况,实在让人无奈。咱们一直说要共同富裕,可养老保障差这么多,怎么谈共同富裕?老人是家里的宝,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都该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现在这种“有人领得多花不完,有人领得少不够花”的情况,显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其实要改也不是没办法。国家可以多给农村和城乡居民这边拨点钱,把养老金提一提。2025年,国家已经有所行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高了20元,同比上涨16%,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这还远远不够,后续可以持续加大投入,让农村老人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能跟得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真正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另外,还能鼓励企业、社区多帮衬农村老人,比如建点免费的养老服务站,定期给老人做体检,组织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陪伴服务。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农村养老专项基金,助力提升农村养老水平。说到底,养老金的初心就是给老百姓养老的,不能让一部分人“吃饱穿暖”,另一部分人还在“紧衣缩食”。希望以后不管是农村老人,还是城乡居民,都能拿着足够的养老金,舒舒服服过好晚年,不用再为钱发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
5000块的退休金在泰国是什么生活水平?按现在的汇率来看,5000块人民币大概

5000块的退休金在泰国是什么生活水平?按现在的汇率来看,5000块人民币大概

5000块的退休金在泰国是什么生活水平?按现在的汇率来看,5000块人民币大概能换22500泰铢,去泰国定居真是“降维打击”,简直是花小钱过神仙日子。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5000块退休金在国内,往往只是勉强够用的数目,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可能一个月房租就能轻松超过这个数,哪怕是一些三四线城市,日常开销也在不断上涨,水电费、吃饭、交通、医疗一加,所剩无几。但如果把这笔钱换成泰铢,大概是22500泰铢,在泰国生活的体验完全是另一种层次,那种差距让人直呼像是降维打击,用小钱就能过得像度假般舒心。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居住上,国内大城市里5000块可能只能租到合租房的一间小卧室,位置还往往偏远。在泰国,选择清迈、普吉这样的城市,1万泰铢就能租下一栋带小院的泰式小屋,早上推开窗能听见鸟叫,院子里晒晒太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如果喜欢城市便利,在曼谷外围地区,两万泰铢左右能租到带泳池和健身房的现代化公寓,小区周边常有便利店和餐馆,生活方便得很,和国内同样的租金相比,泰国的居住条件完全是高一个档次。吃饭则更让人惊喜,泰国的街头小吃便宜又好吃,随便走到一个摊位,花六七块人民币就能吃到一碗热气腾腾的炒河粉或者牛肉粉,再加上一串烤鸡肉和一瓶冰饮料,十块钱左右就能饱餐一顿。如果是自己做饭,去市场里买菜更省钱,新鲜蔬菜和猪肉价格都不算高,用几十块人民币就能买到一大袋食材,三餐荤素搭配完全没有问题。想改善一下伙食,餐馆里的冬阴功汤加上一份香茅烤鸡,折算下来三十块钱不到,比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外卖还便宜。泰国的热带水果更是优势,芒果、山竹、榴莲随处可见,切好的水果袋装只要几块钱,随时能尝鲜,不用精打细算,即便是海鲜大餐,也能在沿海城市用一半的国内价格享受到。交通开销更是低得难以想象,在清迈或者普吉,坐双条车、公交车四五块钱就能跑很远,曼谷的轻轨BTS,全程票价也就几十泰铢,通勤一个月支出顶多一千多泰铢。如果不常出门,交通费用更是可以忽略不计,有些人会选择买一辆摩托车代步,每个月的油费不过百来块人民币,灵活又省钱,和国内动辄几百上千的交通支出比起来,泰国的出行成本几乎没有什么压力。除了衣食住行,日常开销和娱乐也有惊喜,水电加网络费用,每个月在两三千泰铢之间,折合人民币不到六百块。看电影只要三十多块人民币一张票,街头按摩一小时四五十块就能享受专业服务,很多当地人甚至把按摩当成日常消遣。夜市里小吃摊、手工艺品摊位丰富多彩,花上几十块人民币就能吃得满足,还能淘到有趣的小东西,周末去清莱看看白庙,或者在普吉岛的海边散步,旅行花销也不算高,一个月还能存下一部分钱留作应急。对退休老人来说,医疗是不可忽视的部分,泰国的小诊所看病很方便,小病几十块人民币就能解决。大型医院的收费比国内大城市的私立医院低得多,医疗质量却并不差,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很多医院专门设置了老年科,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完善,这些都让长期居住的人更有安全感。当然,想要在泰国长久生活,也要面对签证问题,泰国的退休签证规定每月需要至少65000泰铢的固定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一万四,5000块并不满足条件。想要长期定居,需要额外想办法,比如短期签证续签或者其他合法居留方式。把同样的5000块放在不同的国家,会过出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国内可能只是勉强糊口,但在泰国却能住舒适的房子,吃丰富的美食,享受随心的出行和娱乐,还能有余钱做储蓄。与其说是钱的价值差别,不如说是生活方式的不同选择,对许多退休人群来说,这是一种用小钱活出大自在的智慧,泰国用低廉的消费水平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成就了一种花小钱过神仙日子的可能。
还剩最后几天!​9月1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6年度缴费即将启动,更重

还剩最后几天!​9月1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6年度缴费即将启动,更重

还剩最后几天!​9月1日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6年度缴费即将启动,更重要的是——现在可以一次性补缴啦!📅​​这次释放的重大利好是:1965年以前出生的朋友,最低每年只需缴200元,最高10200元,17个档次任你选!​带上身份证、户口本,提前一个月去社保中心申请,就能抢在退休前补上缴费。​办完手续,六十岁次月直接领养老金!咱先掰扯掰扯这补缴的好处,尤其对1965年前出生的人来说,算下来今年最大的都快60岁了,再不补缴,退休后没养老金,日子咋过?现在补上,明年满60就能领钱,这可是实打实的保障。别觉得去社保中心麻烦,现在不少地方还开通了线上申请通道,在当地社保APP上填信息、传材料就行。但要注意,得提前一个月申请,要是等9月1日缴费启动了再办,说不定得排队,耽误了补缴时间,可就亏大了。也有人担心,一次性补缴会不会有压力?其实17个档次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手头紧就选200元档,一年下来也就一顿饭钱;手头宽裕想多领点,就选高档次,这笔钱花得值,毕竟退休后每个月都能领,是长期的回报。之前总有老人说“没缴过社保,老了只能靠孩子”,现在有这补缴政策,不用再看孩子脸色,自己手里有养老金,腰杆都能挺直。身边已经有朋友去办了,算完账说:“哪怕选最低档,每个月领一百多,买米买油也够了,总比一分没有强。”不过要提醒一句,去申请时一定要把身份证、户口本带齐,要是之前有断缴记录,也得提前查清楚,别漏了年份。毕竟这是关系到后半辈子的事儿,多上心总没错。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金,魔幻剧情是如何上演的

近日,山东省审计厅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内容引发关注。报告披露,由于信息不畅、数据比对不及时等,2022年至2024...
505名死亡人员,领走240多万养老金,谁在掏空养老钱?

505名死亡人员,领走240多万养老金,谁在掏空养老钱?

山东通报了三起养老保险事件,其中,2022年至2024年,2市48县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违规向505名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待遇241.48万元。人死了,最多家人烧点纸钱给他用,没想到这505名死亡人员还能领到真钱来花,真是世间罕见。为...
“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

“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

“银行闹大了!”陕西西安,一大爷家里120000元的存款到期,于是来到银行重新存定期,可没想到,两个月后,大爷竟发现所谓的“存款”竟全部成了理财产品,后面还要继续缴纳24万元!老年人的养老钱,本该是晚年安稳的基石,却常在银行里遭遇意想不到的变故。许多老人将到期存款转为保险,发现时已陷入困境。这不只是个别事件,普遍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威胁着他们辛苦积攒的血汗钱。西安草滩的徐师傅老两口,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他们本有十二万元存款即将到期,却在银行的“引导”下,不明就里地办理了保险。银行客户经理或一些业务经理,会主动打电话联系这些即将到期的老客户。他们口中常说的“保本保息、年利率2.5%的好存款”,或者“高利息存款”,精准击中了老年人求稳的心态。老人们去银行,心思单纯,只为存款。徐师傅的老伴特意叮嘱过要存钱,对其他金融产品并未多想,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原定的存款业务悄然变了样。老人们最终办理的,都是保险产品,而非他们所期望的储蓄。整个办理过程,对老年人来说充满迷雾。徐师傅记忆力不好,也不懂复杂的金融流程,这让他们极易被工作人员牵着走。银行人员会“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手机,电子合同签署环节,老人们更是糊里糊涂就签了字。徐师傅平时根本不用手机银行,自然无法看懂合同内容。录制“双录”时,老人们误以为是存款流程的一部分。他们只能跟着工作人员说“是”或“同意”,没有机会细问,也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办完业务,徐师傅还挺高兴,回家告诉老伴存了个三年期存款。一直沉浸在“高利息存款”的喜悦中,对真相一无所知。老人们并未拿到纸质合同或存单。银行方面给出解释,说是“银行新规取消”或“客户没主动要就不用给”,使得关键凭证缺失。最初,老两口觉得钱放在银行很踏实,也没有多问多想。这份朴素的信任,恰恰为后续的麻烦埋下了隐患,几个星期后,年轻的亲戚来家串门,才揭开了这个真相。亲戚们打开手机银行,看到账户里赫然显示“保险:十二万元”的交易记录,得知真相,徐师傅瞬间“脸白了,心口像压了块石头”,巨大的冲击让老人身心俱疲。这些保险产品还带着沉重的后续负担。徐师傅老两口明年和后年各需再交十二万元保费,对于退休金有限的老年人来说,这些巨额保费是他们无力承担的。养老钱面临损失,让他们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困顿。老人们试图与银行和保险公司沟通,希望能解决问题。但往往遭遇推诿和拖延,未能得到满意答复,银行方面常说,办理的是保险,合同在手机银行里,客户已签字。他们拿出“双录”作证,声称老人全程知情。老人们反驳,自己平时根本不用手机银行,录制时也只是跟着说“是”,没有机会问细节,更没有收到过任何犹豫期提示,保险公司则往往面谈后就没了下文,或同样推卸责任。老人们为此“吃不下睡不着”,身心备受煎熬。无奈之下,老人们只能求助监管部门。他们拨打12378向银保监会投诉,或向银监会服务电话寻求帮助,这些投诉大多仍在处理中,尚无明确结果。老人们的养老钱何去何从,仍是一个未知数。“存款变保险”并非孤立现象。多地银行曾因误导推销保险被处罚,例如夸大收益、隐瞒条款、冒充职员销售等,金融市场环境变化也是推手。七月居民存款减少万亿,存款利息吸引力下降,银行急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就盯上了老年人这样的群体。徐师傅的退保诉求有道理,银行可能未尽到告知义务,且合同未有效送达。这些都为维权提供了依据,但是,此类案件的法律程序常有难度,储户败诉案例较多。证明银行的误导行为,是维权的核心难点。老人应先与银行沟通,如无果再向监管部门投诉或起诉,并务必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为守护老年人的金融安全,他们自己需提高警惕。在银行办理业务时,要认准“存款”二字,警惕“高息”、“保本”等诱惑性词语。办理前问清是存款还是保险,是否需要连续缴费,提前取款有无损失。合同必须看明白再签字,不理解的地方要追问,电子合同的存放位置和查看方式,也要一并问清楚,确保自己能随时查阅。金融机构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银行和保险公司必须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提供清晰易懂的纸质合同,杜绝误导销售,他们应尊重老年客户的真实意愿,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监管部门也需持续介入调查,严惩违规行为,完善对老年客户的保护机制。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的金融安全,确保他们的养老钱真正安稳。保障老年人的金融权益,需要多方协作。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老人们创造一个值得信任、安全无忧的金融环境。对此,你怎么看?信源:华商网发布于2025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