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进入松潘草地,没有吃的,贺龙突然提出钓鱼吃,众人差点惊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进入松潘草地,没有吃的,贺龙突然提出钓鱼吃,众人差点惊掉下巴,草地里有很多河沟和池塘,贺龙断定鱼不少,有一位战士突然提问:“没有鱼竿怎么钓鱼?”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踏入川西北的松潘草地。这片海拔超过3500米的高原沼泽看似平坦,脚下却是无底泥潭,气候变化无常。战士们历经雪山行军后体力耗尽,粮食早已见底,只能靠野菜和树皮维持,不少人因误食毒草永远倒下。队伍在沼泽中艰难前行,死亡阴影笼罩着每个人。 总指挥贺龙观察到噶曲河中有鱼群游动,由于当地藏民因习俗不捕鱼,河中鳇鱼数量丰富且肥美。他立即组织战士利用随身物品制作简易钓具:从马匹尾巴取下鬃毛搓成鱼线,拆下衣服别针弯成鱼钩,树枝当作钓竿。这套简陋工具很快在河中钓起半斤重的鳇鱼。 贺龙安排铁匠连夜打造更多鱼钩分发各部,战士们分散在河沟池塘边垂钓,日均捕获量达到200斤。炊事班用行军锅熬煮鱼汤,尽管缺少盐和调料,这碗热汤却为战士们补充了宝贵蛋白质。贺龙坚持让伤病员优先分食,自己常以鱼骨充饥。 钓鱼行动不仅解决食物短缺,更成为战术掩护。贺龙借垂钓时机勘察地形,发现敌军东南防线薄弱点。他指挥部队佯攻昆明,实则巧渡金沙江摆脱追兵。这种将生存智慧与战术结合的策略,后来在乌蒙山回旋战中再次显现威力。 红二方面军通过草地耗时九天,相比其他部队严重减员,他们依靠钓鱼获取的食物保障了基本生存。军事科学院研究显示,这种应急蛋白补给相当于现代野战口粮三分之二的营养标准。 这段历史在贺龙纪念馆的钓鱼车盘和诱饵袋等文物中得到印证,2019年央视《国家记忆》栏目复原场景时指出,这种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体现了红军在绝境中的创新精神。 长征胜利后,贺龙在回忆草地经历时强调:“只要信念坚定,最普通的材料也能创造奇迹。”马尾毛和别针制作的钓具,不仅钓起了维持生命的食物,更钓起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这种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智慧,至今仍闪耀着实践的光芒。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仅在于克服困难,更在于困境中保持发现希望的眼光和创造力的勇气。 信息来源: 红网《明理丨名场面!贺龙在长征路上率全军将士钓鱼》 解放军报《铁流两万里——贺龙在长征中》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档案 央视《国家记忆》栏目长征系列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