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在枪杀了几名新四军后,带着634人投降日寇。汪伪师长施亚夫怒火中烧,正想秘密杀他,但是粟裕司令却说:“不要动他,他是个大英雄。” 话说抗日那会儿,华中战场上日军越来越急眼了,尤其是苏中地区,新四军发展得飞快,把日伪军逼得喘不过气。1943年初,日军第六十一师团长小林信男带着一万多兵力,加上汪伪的第三十二师什么的,搞起了所谓的“清乡”行动,重点盯上南通、海门、启东、如皋这些沿海地带。他们的算盘是分割封锁根据地,一口吃掉新四军驻那儿的部队。 这时候,汤景延就冒出来了。他是通海自卫团团长,部队有六百多人,驻扎在通海一带。汤景延这人,早年1904年出生在江苏如皋一个破落乡绅家,小时候家道中落,父亲只剩十几亩地勉强过活。他十五岁小学毕业,正赶上五四运动,脑子一下子开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恨得牙痒痒。1924年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毕业后,回老家加入国民党,当过县体育场指导员、童子军教练,还干过县党部监察员和宣传干事。可1927年国民党“清党”,说他言论太激进,跟共产党人走得近,就把他撵出来了。从那以后,他彻底跟国民党划清界限。 1930年前后,当小学教员时,他暗地里支持如泰地区的农民暴动和赤卫队活动。抗战爆发,他先在国民党地方部队混,干过游击总队副队长、少校团副、中校机炮营营长,跟不少伪军军官有旧交。1940年秋,他脱离国民党,接受苏中第八分区领导,组建通海人民自卫团,当上团长。194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支部队对外没亮明身份,日伪和国民党都摸不清底细,但实际上已经是我党领导的武装了。 日军“清乡”一启动,伪军那边就坐不住了。伪“苏北清乡主任公署”主任张北生派了个叫姜颂平的汉奸去找汤景延,拉他投靠日军。姜颂平许了不少好处,说投过去就能当大官,汤景延表面上犹豫,实际立马上报粟裕。粟裕和苏中党委一分析,觉得这机会难得。苏中力量当时比较薄弱,硬拼风险大,但汤景延部队成建制,团长人脉广,正好利用打入敌营,搞情报、破坏内部。于是一拍即合,决定来个“假投降、真潜伏”的计划。汤景延回团里开会,把计划跟干部党员讲清,大家虽有顾虑,但都同意演好这出戏。为了让日军信服,新四军主力还配合演了场阻击战,用之前剿灭的伪军尸体换装,扔在战场上,制造激战痕迹。 1943年4月15日晚,汤景延率634人“投诚”,在桃源、震蒙乡交界处,伪军两个团接应。第二天,日伪大办欢迎宴,小林信男亲自出席,汤景延部队被编入伪军序列。为了进一步表忠心,汤景延抓了三个真汉奸,换上新四军衣服,当场枪毙,尸体扔给日军看。这下日伪彻底放心了,把汤团当宝贝,宣传成“清乡”大成果。消息传开,新四军根据地炸了锅,大家骂汤景延是卖国贼。尤其是汪伪中将师长施亚夫,他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潜伏在伪军高层,听到这事气得直拍桌子,立马上报粟裕,要求“锄奸”,秘密干掉汤景延和他的团。施亚夫这人平时低调,但对汉奸零容忍,这次真动了肝火。 粟裕收到电报,看完就回了一句“知道了”,口气平静得像没事人一样。施亚夫一头雾水,后来粟裕暗示汤景延跟他是同路人,都是为党潜伏的,施亚夫这才反应过来,乐了。这就是标题里那句“不要动他,他是个大英雄”的来历。粟裕这决定高明,一来保住汤团不被内耗,二来让卧底计划顺利推进。要是真杀了,情报线就断了,苏中反“清乡”就多费劲。施亚夫虽是伪军师长,但忠于党,接到指示后销毁计划,继续伪装。 汤景延入营后,表面上混得风生水起,赌钱喝酒,成天跟日伪军官鬼混,装成不问世事的酒囊饭袋。小林信男疑心重,先让姜颂平监视,后来汤景延塞钱给姜,让他开商行做生意,姜这家伙见钱眼开,立马放松警惕,商行就成了情报站。汤景延出入没人管,他把套来的敌情写成暗语,藏在货物里传出去。日军还把汤团拆散,派到200公里内十多个据点,汤景延没意见,继续吃喝玩乐。一次,日军特高科抓到两个地下党,主任犬养递枪给汤景延,让他亲手毙了。汤景延接枪就扣,里面没子弹,原来是考验。他早看出破绽,将计就计,彻底得了信任。 这167天里,汤景延没闲着。他利用宴席套话,掌握日军调动和据点弱点,及时传给新四军。日伪“清乡”行动接连碰壁,小林暴跳如雷,却怪不到汤头上。汤景延还散布谣言,挑日伪矛盾,好几个真汉奸因此被日军清洗。情报源源不断,新四军据此粉碎多次扫荡,保住根据地。粟裕预料到部队分散的难题,早有准备。9月下旬,下令起义。汤景延让营长周显才发结婚请帖,分散战士借口赴宴,陆续集结。9月29日晚,汤景延请敌特工站长打牌,一举击毙他们。同时,各据点战士行动,砸开铁门,袭击日伪,缴获大批物资。新四军苏中四分区趁机反攻,炮火覆盖,日伪据点乱成一锅粥,溃不成军,大胜一场。这次行动摧毁多个据点,策反部分伪军,极大削弱日伪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