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陈赓

19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见到陈赓,笑着问他:“怎么样,跟着我干可比老蒋强吧?”

19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见到陈赓,笑着问他:“怎么样,跟着我干可比老蒋强吧?”

1955年大授衔时,毛主席见到陈赓,笑着问他:“怎么样,跟着我干可比老蒋强吧?”陈赓摇摇头,说:“我的大将不是您给的,是李聚奎给的。”毛主席一头雾水,不明白陈赓的意思。[横脸笑]1955年军衔评定前夕,一个看似平常的午餐时间,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陈赓和李聚奎在军委食堂碰面,这位素来爱开玩笑的湖南将军忽然装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对李聚奎说:“老李啊,我这辈子在红军时期从没当过师长,这次评大将估计是没希望了。”憨厚的李聚奎当场就急了,连夜跑到组织部门为陈赓“鸣不平”,声情并茂地为战友的资历作证。结果第二天陈赓被评为大将,李聚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哭笑不得。其实陈赓开这个玩笑完全是闲得无聊,1903年出生的他,1925年22岁时就加入了共产党,还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优秀毕业生。在国民党军队时,陈赓曾在一次战斗中背着受伤的蒋介石突出重围,连夜奔袭160里找来援军。这份救命之恩让蒋介石对他格外器重,甚至想拉拢他做心腹。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陈赓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共产党。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31年陈赓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不幸被捕,蒋介石亲自出面劝降。面对昔日救命恩人的威逼利诱,陈赓拿起一张报纸遮住脸,从头到尾一句话不说。这种硬骨头的做法让蒋介石既恼火又无奈,毕竟当年的救命之恩摆在那里,最终只能把陈赓释放。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率领八路军129师386旅奔赴前线。1937年10月,他指挥部队夜袭山西阳明堡机场,一战炸毁日军战机24架,这个战果在八路军历史上前所未有。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兵团更是所向披靡,在1947年的晋南战役中,他们仅用23天就连续攻克17座县城,歼灭敌军4万多人。战场上的陈赓是个铁血硬汉,私下里却是个十足的幽默大师。就连向来严肃的彭德怀都经常被他逗得哈哈大笑。有一次开作战会议,彭德怀正全神贯注地研究地图,陈赓悄悄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看彭总这表情,比母鸡下蛋还专注呢!”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会场都憋不住笑了。新中国成立后,陈赓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1952年,他又受命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哈军工。这所学校培养出了无数国防科技精英,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都曾在这里工作过。陈赓经常说,培养人才比打仗还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1961年陈赓因病去世,享年58岁,他的一生从黄埔军校的青年学子到开国大将,从抗日战场的指挥官到军事院校的创办者,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当年被他“欺骗”的李聚奎后来也成了上将。两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陈赓去世,李聚奎还经常跟人说起当年被陈赓“坑”的那件事,每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真正的英雄不一定要板着脸装深沉,能在血雨腥风中保持乐观,在艰难岁月里不失幽默,这或许才是最难得的品格。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上,当毛主席走到陈赓面前时,说:“你陈赓当大将了,跟着我是不是比蒋介石有出息”。陈赓笑着说:“我这个大将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那年9月27日的中南海怀仁堂,将星云集,毛主席走到刚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陈赓面前,嘴角挂着熟悉的调侃:“你陈赓当大将了,跟着我是不是比蒋介石有出息?”陈赓肩章上的四颗金星闪着光,他却眨眨眼,抛出那句让全场笑翻的回答:“我这大将可不是您给的,是李聚奎给的!”这话像颗欢乐炸弹,连向来严肃的朱老总都忍不住摇头失笑。可谁能想到,这句玩笑背后藏着两位开国元勋半生的肝胆相照,还有中国军史上最动人的“错位”友情。陈赓的幽默从来不是简单的插科打诨,黄埔一期出身的他,当年背着蒋介石冲出火线的“飞毛腿”传奇,到上海滩潜伏时用假胡子戏耍特务的惊险,再到抗战时把日军气得跳脚的“麻雀战术”。授衔前夜在北京东单茶馆偶遇李聚奎时,他突然一拍桌子:“老李啊,听说评大将得当过红军师长?我这履历可悬了!”李聚奎急得差点呛了茶,他当然记得1932年陈赓明明当过红12师师长,可看着老战友“愁眉苦脸”,竟当了真,转头就去找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作证”。徐立清听完直接笑喷:“陈赓的档案里师长履历白纸黑字,这活宝又拿你开涮呢!”李聚奎的“老实”在军中出了名,长征时他带先锋团强渡大渡河,炮弹把军帽掀飞了还攥着地图指挥,抗美援朝时他钻坑道搞出“炒面配胡萝卜”的野战口粮,让志愿军吃着热饭把美军打懵。可偏偏在陈赓面前,这位被毛主席称赞“没有他新中国要晚十年”的后勤专家,总被逗得团团转。两人在129师搭档时,陈赓半夜装鬼子踹他宿舍门,吓得李聚奎抄起板凳就要砸,发现是恶作剧后,两个三十多岁的高级将领竟像孩子似的在炕上扭打起来。这种过命的交情,让李聚奎明知被戏弄还甘愿当“助攻”,甚至1955年自己因调任石油部长错过授衔都毫无怨言。而陈赓那句“大将是你给的”绝非客套,神头岭伏击战前,是李聚奎带人爬遍山沟选定伏击点,响堂铺战斗弹药不足时,是李聚奎变魔术般从驴车上卸下秘密运输的子弹。当陈赓在前线唱空城计吓退日军,李聚奎正蹲在窑洞里拨算盘,把每人每天三钱油、二钱盐的补给精确到小数点。所以授衔仪式上陈赓看似玩笑的回应,分明是给幕后英雄的最高礼赞,军功章有指挥员的一半,更有后勤官的一半。这对活宝搭档的趣事能装满三辆解放卡车,有次陈赓骗李聚奎吃“苏联罐头”,结果是他用醋泡的辣椒,辣得李聚奎满院子追着他跑。孩子们问父亲肩章是什么,陈赓一本正经说是“芝麻将”,害得小娃娃们满大院炫耀“我爸爸是芝麻官”。但最动人的还是1958年李聚奎补授上将时,陈赓已病得说话都喘,还硬撑着打电话:“老李,这回我可不帮你开证明了!”那些年,多少战火纷飞中的默契化作授衔仪式上的相视一笑,陈赓用幽默把严肃的军衔制度变得有温度,李聚奎用包容让功名利禄显得太轻飘。他们一个像跳脱的火焰,一个似沉稳的磐石,却共同熔铸成共和国将星长廊里最特别的合金。如今再看怀仁堂那张老照片,陈赓狡黠的嘴角和李聚奎憨厚的笑容,依然在诉说:真正的战功从不刻在肩章上,而是写在并肩走过的山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