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

2018年,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当时的董事长铃木修放话:“我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他以一块钱的价格将手中50%的股份甩卖给长安,那股硬气劲儿让人佩服!转眼多年过去,如今铃木修后悔了吗? 铃木汽车于1993年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合资成立长安铃木公司,主要生产小型乘用车。早期产品如奥拓和雨燕,以低价位和可靠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这些车型针对城市通勤需求,油耗低且维护成本小,吸引大量首次购车群体。到2005年,长安铃木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成为当时家用车领域的代表品牌之一。中国汽车市场那时正处于起步阶段,小型车需求旺盛,铃木的策略契合了消费者对经济实惠的追求。合资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了关税影响,并逐步扩大经销商网络,覆盖全国多个省市。 进入2010年后,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提升,购车偏好转向空间更大、配置更高的车型。SUV和中型轿车销量激增,大众、丰田等品牌推出多样化产品线,满足家庭出行和商务需求。铃木却继续专注小型车领域,产品更新缓慢,没有及时引入新能源或大型车型。长安铃木的销量开始下滑,2014年峰值达266000辆,到2017年降至约86000辆。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对小型车的兴趣减弱,转而选择更舒适的选项。铃木管理层坚持原有路线,未积极调整,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2018年上半年,长安铃木销量进一步萎缩至不足4万辆,库存压力增大。铃木总部评估后决定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9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将持有的长安铃木50%股权以1元人民币转让给长安汽车集团。这一价格虽象征性,但反映了铃木对当地业务的估值。公告中指出,中国市场转向大型车辆是主要原因,铃木难以适应这一变化。股权转让完成后,长安铃木转为长安的全资子公司,继续生产部分车型,但铃木的技术授权逐步终止。这一决定标志着铃木在华合资业务的结束,涉及工厂调整和员工安置。 铃木退出后,将资源转向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印度。通过马鲁蒂铃木公司,铃木在印度保持领先地位。2024年,马鲁蒂铃木市场份额超过40%,全年销量约190万辆。小型车在印度仍受欢迎,当地消费者对经济型车辆需求稳定。铃木全球销量计划到2030年达到420万辆,其中印度贡献显著比例。这一转向证明了铃木策略在特定地区的有效性,避免了在中国持续亏损的风险。 铃木修作为董事长主导了退出决定。他于1930年出生,1978年起领导铃木公司,推动其从小企业成长为全球汽车制造商。2015年因燃油经济性测试违规事件,他辞去社长职务,但保留会长职位,继续影响战略。退出中国后,铃木未公开表达遗憾,坚持小型车为核心竞争力。2021年,他卸任会长,转为资深顾问。2024年12月25日,铃木修因恶性淋巴瘤在医院去世,享年94岁。他的职业生涯以专注小型车闻名,但也因未及时转型而错失部分机会。 铃木退出中国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时代。电动车销量占比快速上升,本土品牌如比亚迪和长安自主车型崛起。铃木若想重返,需面对激烈竞争和政策要求。目前,公司未有重新进入计划,其后继者需重新评估全球布局。印度市场的成功虽缓解了损失,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缺失,仍是铃木战略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