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周总理在钓鱼台偶遇一个落单的少女,就问她:“你爸爸是谁?”少女说:“我爸爸很厉害,你肯定不认识!” 在1961年的一个冬日,周恩来同志在钓鱼台国宾馆大厅里看到一个女孩独自玩耍,便上前问她父亲是谁。女孩自信地说父亲很厉害,你肯定不认识。这位女孩的父亲,竟是潜伏国民党内部多年的情报英雄熊向晖。周恩来同志怎么一眼就猜出?这背后藏着怎样的革命秘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搞建设。周恩来同志那时忙着外交和内政,钓鱼台国宾馆是接待外宾的地方,环境安静,适合处理大事。熊向晖同志呢,早就是党的情报骨干,他1919年生在山东掖县,原名熊汇荃,家里是官宦背景,父亲当过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他从小聪明,上江苏省立南京中学,1936年12月进清华大学读书,那时候“一二·九”运动刚过去,他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活动,当过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分队负责人,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南迁到长沙办临时大学。熊向晖同志本想去延安投身革命,可党组织有长远打算。周恩来同志考虑到国民党内部情况复杂,需要派人进去推动国共合作抗日,还得防着他们翻脸。1937年11月,长沙各界组织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去国民党胡宗南部队服务。周恩来同志通过董必武和蒋南翔,选了熊向晖同志报名参加。他仪表好,知识广,家里背景也合适,不会轻易露馅。 服务团到胡宗南第一军,胡宗南亲自见团员,点名问话。熊向晖同志回答得有条理,胡宗南画了四个圈,表示看重。1938年5月,胡宗南送他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培训。1939年3月毕业,熊向晖同志直接调到胡宗南身边,当侍从副官和机要秘书。这位置关键,能接触国民党高层机密。胡宗南信任他,让他管文件、电报,还参加会议。熊向晖同志就这样开始了12年的潜伏生涯。 潜伏日子苦,国民党内部派系多,胡宗南手握重兵,在西北盯着延安。熊向晖同志孤身一人,没战友商量,压力大,但靠党的信仰撑着。他平时工作细心,帮胡宗南整理情报,分析局势。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想内战。1947年3月10日晚,胡宗南在洛川开会,部署进攻延安计划,这是蒋介石的绝密命令,只少数人知道。熊向晖同志当机立断,用胡宗南的机要通信员,把情报送西安潘裕然,转给王石坚。3月19日,党中央撤出延安,胡宗南扑了个空,只占了空城。这情报救了延安,保住了党的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后来评价熊向晖同志“一个人顶几个师”。 国民党进攻失败,胡宗南气急败坏,但没怀疑熊向晖同志。他继续工作,1947年还被胡宗南保荐去美国留学,可没成行。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局已定,熊向晖同志1949年12月在成都起义,回到党组织。新中国成立,他转入外交领域,当周恩来同志助理,参与大事。 说到这儿,还得提1961年的事。那年冬天,熊向晖同志的女儿熊蕾11岁,上小学四年级。母亲带她去钓鱼台国宾馆,她一个人在大厅玩。周恩来同志走过,看到她落单,就问:“小朋友,你爸爸是谁?”熊蕾说:“我爸爸很厉害,你肯定不认识!”周恩来同志笑着说:“那可不一定,你叫什么名字,我猜猜。”熊蕾给了三个提示:爸爸打麻将厉害,妈妈说爸爸了不起,她叫熊蕾。周恩来同志一听,就说:“你爸爸叫熊向晖,对吧。”熊蕾惊讶,周恩来同志拍拍她肩膀,说自己是熊向晖同志远方的朋友,夸他了不起。 这事不是巧合。周恩来同志是熊向晖同志的直接领导,两人见面少,但信任深。熊向晖同志潜伏时,周恩来同志从远方指导。熊蕾小时候不懂父亲工作,只知道家里安静,父亲不爱多说。长大后,她才知道父亲是情报英雄。她自己后来上南开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拿硕士,当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特稿社副社长。 熊向晖同志的经历,是党的隐蔽战线缩影。国民党那边,胡宗南是蒋介石亲信,所谓“西北王”,但在内战中失败。我们秉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是内政,早晚统一。熊向晖同志接触共产党才十小时,就潜伏国民党十年,从没动摇。毛主席、周总理对他评价高,他是“龙潭后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申健和陈忠经。 新中国外交,熊向晖同志贡献大。1969年,他帮陈毅、叶剑英等元帅研究国际形势,起草报告,判断美苏不会大规模侵华。1972年,他参与接待尼克松访华,那时中美关系改善,但我们不吹捧美国,坚持独立自主。熊向晖同志后来当驻墨西哥大使,退休后写书《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讲真实经历。2005年9月9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这故事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得靠无数无名英雄。情报工作隐秘,但作用大。熊向晖同志一家,传承爱国精神。熊蕾写文章怀念父亲,讲他珍藏毛主席照片的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