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达成关税暂停延期90天的共识后,美财长贝森特却转而鼓吹“中国经济崩溃论”,声称中国经济面临严重危险。这套说辞我们并不陌生,每当美国在谈判桌上占不到便宜,就会搬出老掉牙的剧本。但现实呢?中国资本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A股市场规模突破100万亿,而美国消费者却深陷信用卡债务泥潭,连日常刷卡消费都显得捉襟见肘。 贝森特的“崩溃论”压根儿站不住脚。中国外贸依存度已从过去的60%以上显著降至2024年的12%左右,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60%。这哪里是“过度依赖出口”?反倒是美国,嘴上喊着“中国威胁”,自己的制造业却持续空心化,家庭债务占GDP比重高达77%,究竟谁的经济模式更脆弱?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叠加征收的高额关税,最后多数转嫁到了美国普通家庭身上。高盛测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约67%的关税成本,沃尔玛等零售商被迫涨价,每个美国家庭年消费支出可能因此增加2870美元。同时,美国信用卡坏账率攀升至13年新高,消费者财务压力加剧——这究竟是中国的崩溃,还是美国普通人的困境? 美国试图通过高关税和利率组合拳,驱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但中国并没出现他们期待的资本大规模外逃。相反,中国金融市场活力增强,海外资本关注度提升,对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出口也保持增长。甚至美国农民先顶不住了:中国买家大幅减少美国大豆采购,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农民损失惨重。 中国不仅经济展现韧性,还在科技领域持续突破,比如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的问世,这进一步动摇了美国科技封锁的基础。而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政策,如考虑入股知名企业取代补贴,反而引发盟友担忧和美国国内争议。 总盯着别人院子里的草,却看不见自家田里的荒。美国一些政客沉迷于“关税万能”的幻觉,沉醉于“崩溃论”的旧梦,却忘了经济规律本身的力量:霸权和强权终将败给市场与民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