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大国的元首,一个都
🌞9.3阅兵,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大国的元首,一个都没来!有人说这是不给中国面子?错了!这丢的不是中国人的脸,而是他们自己先辈的脸!(信息来源:观察者网——扬之:缺席九三阅兵的欧洲,已失去国际格局中“另一极”的地位)这几个西方大国的步调,简直可以用“惊人一致”来形容。他们明面上的借口五花八门,都以“行程冲突”的这一标准理由来推拒。美国总统特朗普说要在白宫接待波兰新总统,德国总理那边取消了一个涉华投资听证会,与此同时,西方媒体的口径也高度统一,都在渲染阅兵的“军象征意义过强”,好像忘了他们自己国家的独立日和国庆日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含义和象征意义。这种双重标准,其实就是认知战的标准操作:用统一的缺席和一致的舆论,给你贴上“军事威胁”的标签,在国际上孤立你。当然,美欧西方国家不来参加此次阅兵活动,也有一定原因在于美欧西方国家对于二战的记忆和中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即便是再怎么有差异,中国同欧洲国家,乃至世界上反法西斯国家一同为结束二战,捍卫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这件事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有意思的是,西边冷冷清清,东边却热闹非凡。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简直派出了“全明星阵容”,这跟2015年时相比反差实在太大了,尤其是印尼总统,几乎是赶在最后一刻到达了天安门广场。这背后,是再实在不过的战略选择。中国连续14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超过6.3万亿元的贸易额,是任何口号都替代不了的真金白银。当经济的引力足够强大时,它就能重塑地缘政治的版图。再加上普京总统为期四天的访问,一个不同于西方主导的朋友圈,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在所有缺席者里,日本的角色最拧巴。它不光自己不来,还到处劝别人也别来,给出的理由是活动“反日色彩太浓”。这说辞简直是想把自己从加害者挪到受害者的历史位置上。这种姿态,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历史的回避和焦虑。官方致辞里不愿提“深刻反省”,刻意回避“侵略”的字眼,可面对南京30万遇难同胞和731部队的铁证,任何回避都显得那么无力。日本的缺席,更像是一次历史认知困境的公开展示,反而从反面证明了中国“铭记历史”的必要性。九三阅兵现场,主播格外强调,回望过去,“日本的持续侵略,更曾使中国到了王国灭种的境地。”日本回避历史,甚至劝说别人不来又能怎样,中国人民,乃至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都会替他记得,一遍遍地提醒他们曾经的侵略者身份,铭记历史,更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这场阅兵说出了西方的焦虑,也说出了新秩序的萌芽。当歼-20战机呼啸而过,东风系列导弹昂然挺立,一个核心事实已经无需多言:我们展示捍卫和平的力量。我们纪念千万牺牲的同胞,这件事,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早已不再需要任何人的背书。历史的回响和未来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最响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