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信源:人民政协网——海洋专家:多国开采南海石油中国却没一口井)南海深处,350亿吨油气资源沉睡,储量堪比全球十分之一,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奇怪的是,邻国越南在这片我国“蓝海金库”开采热火朝天,油气收入一度撑起其GDP三成。这是越南技术财力过人,还是背后有复杂棋局?上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报告揭开南海财富面纱,点燃周边国家野心,资源匮乏的越南尤为突出。70年代起,越南盯上中国九段线内油气田,因自身技术不足,便以高达80%的分成比例吸引国际资本入局。于是多家国际能源巨头纷纷涌入,南海钻井平台林立,上演掘金盛宴。越南国家石油公司高管曾得意宣称:“用资源换技术,稳赚不赔。”这笔账算得确实精明。到2014年,越南已从南海偷采了超过2亿吨原油和3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这一系列的操作也让越南的经济迅速增长。不过,这种借鸡生蛋的模式,看似精明,实则脆弱。越南的开采成本远高于中国,利润也少得可怜。他们之所以敢在刀尖上跳舞,靠的是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域外大国和能源公司的暗中输血,这些“隐形推手”让越南得以维持高成本的盗采。然而,这场豪赌终有梦醒时。2018年,中国海警船直插争议海域,逼近俄石油公司运营的钻井平台。面对中国果断亮剑,越南被迫叫停多个项目,引发西班牙国家石油公司天价索赔。而这一行为也让越南直接付了超高违约金,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南海博弈不止中越摩擦,已演变成复杂地缘政治雷区,各方势力暗流涌动。美国军舰以“航行自由”之名频繁游弋,日本出资援助越南海上巡逻力量,菲律宾拉拢美日澳妄图联合开发南海油气。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坚决,指出所谓经济合作是域外势力地缘干涉的幌子。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面对国内油价飞涨,听到中国以承认主权为合作前提,便退缩了。这种既要资源又不承认主权的想法,注定合作难以长久。那么,面对邻居的“偷油”和域外势力的搅局,中国为何显得如此“隐忍”?答案藏在三重深思熟虑的考量之中。首先是地缘政治雷区,越南与我国相邻,在南海上发生点什么动静他们都知道。而且还会出来阻止。在南海敏感地带硬碰硬开采,易引发连锁反应,与中国和平发展大局相悖。其次,是深海开采的技术与经济账。南海不同于风平浪静的波斯湾,平均水深1200米且台风肆虐,勘探难度大,有中海油工程师称深海作业如“在飓风中穿针引线”。虽中国技术不断突破,已经能够打出9000多米的深油井,但是投资量巨大,若因冲突停摆,损失巨大。相比之下,短期内从俄罗斯或中东进口石油更经济、安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着眼未来的能源大棋局。中国的策略与美国异曲同工:优先消耗外部资源,将自家的宝藏留到最关键的时刻。同时,中国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石油,投向了可燃冰等未来能源。中国在南海的可燃冰试采,曾连续60天稳定产气,创造世界纪录,这才是能源的未来制高点。正因如此,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体现原则与灵活并存的外交智慧。真正的破局点是基础设施先行,为此,中国特意设立了试点区域。就为了未来的发展做准备。同时,中海油开放南海区块吸引外资,亿吨级的惠州油田即将投产。中国以自主开发倒逼共同开发,逐步掌握主动权。南海博弈并非简单挖油游戏。越南为短期利益赔70亿,而中国可燃冰试验火焰或改写全球能源版图;菲律宾向域外势力求助,却沦为棋子。大国需有定力,不争一时之快,而谋万世之安。待技术成熟、时机恰当,深海钻机轰鸣将是南海最响亮宣言,南海宝藏终将归其唯一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