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石油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上半年油气当量产量同比增长2%

格隆汇7月24日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公布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数据。根据公告,2025年上半年,油气当量产量为262.8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2.0%。原油产量为140.04百万桶,同比减少0.3%;原油加工量为119.97百万吨,同...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南海海底油气资源丰富,储量估计数百亿吨石油和数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在西沙南沙周边。中国主张主权,却没大规模开采,主要因为越南已先行开发,中国介入会恶化关系。越南的先行开发是关键因素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越南就通过引入美、俄、英等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靠近其海岸的浅水区建立了上百座钻井平台。例如在万安盆地,越南已形成年产数千万吨原油的产能,甚至将部分油气资源出口获利。这种“资源换技术”的模式虽然让越南尝到了甜头,但也导致其开采成本高达每桶47美元,远高于国际油价低位时的进口成本。更重要的是,越南在非法占领的南沙岛礁上加速填海造陆,修建机场和港口,试图将这些人工岛礁打造成“不沉航母”,强化对争议海域的实际控制。中国若此时直接介入开发,必然会激化与越南的矛盾。中越虽在2000年划定了北部湾海上边界,但南海其他区域的争议仍未解决。越南近年来一边与中国保持经贸合作,一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强硬姿态,甚至接受美国的军事培训,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制衡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若强行开采,可能导致越南在南海采取更激进的对抗措施,甚至引发海上摩擦,这显然不符合双方维护地区稳定的共同利益。技术和成本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南海的油气资源大多埋藏在1500米以下的超深海域,深海区域不仅水压极大,还常年受台风和强海流影响。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深海一号”平台最大作业水深仅1500米,而南海超过50%的油气资源位于更深的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争端。例如,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已启动多轮共同开发磋商,并在2024年与印尼签署了共同开发共识文件。这种做法既能避免冲突升级,又为未来技术成熟后的资源开发预留了空间。与此同时,中国正加速推进深海钻井技术研发,“蓝鲸2号”等新一代平台已实现1500米超深水作业突破,为未来的资源开发奠定基础。南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际航运经此通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将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置于首位。正如外交部声明强调的,中国愿与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划定海上界限,并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更完善的地区规则秩序。这种理性态度与越南等国的激进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越南在2024年新增填海面积达641英亩,其扩张速度已接近中国合法造岛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这种单方面行动不仅加剧紧张,也损害了东盟国家的整体利益。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并非完全放弃南海资源开发。在珠江口盆地等争议较小的区域,中国已建成惠州19-6亿吨级油田等项目,并在琼东南盆地探明3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这些开发活动既符合国际法,也为未来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积累了经验。随着深海技术不断突破,以及新能源替代进程的加速,中国对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将更具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美国财长贝森特提前话称:不急于签约,因为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的石油!

美国财长贝森特提前话称:不急于签约,因为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的石油!“”特朗普政府更关心的是贸易协定质量,而不是签订的时间” 美国想当领导,还是个喂不饱的狮子,6月中国对美稀土出口是5月660%,美国仍不满足,7月可能...
24日液化石油气上涨1.28%,最新持仓变化

24日液化石油气上涨1.28%,最新持仓变化

新浪期货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24日收盘主力合约液化石油气2509,涨跌+1.28%,成交量10.02万手,持仓数据显示前20席位呈现净空,差额头寸为10912手。液化石油气期货全合约总计成交13.89万手,比上一日减少2484手。全合约前20...
南海有很多石油,要是我国去开采,不就富有了吗?为什么不去。因为先被越南抢先了。

南海有很多石油,要是我国去开采,不就富有了吗?为什么不去。因为先被越南抢先了。

南海有很多石油,要是我国去开采,不就富有了吗?为什么不去。因为先被越南抢先了。越南一直以来都是同我国交好的。南海那块地方的石油被越南抢先占领了。这就好像小吃街摆摊子,本来我国和越南都是这条街道上的小吃摊子,关系...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南海油气储量超过110亿桶,光万安盆地就有50亿吨。但这些油田大多集中在南沙群岛周边,而南沙岛礁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占了40多个,中国实际控制的不到10个。越南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万安滩、南薇滩这些地方偷偷钻井,拉着印度、西班牙的石油公司合伙干,比如128号区块和万安北-21区块,都是中越争议海域。但南沙群岛的油田就不一样了,水深超过1000米,开采成本是陆地的5倍以上,而且周边都是越南的军事基地。要是中国派钻井平台过去,越南海警肯定会开船冲撞,甚至出动战机骚扰,到时候局面根本控制不住。南海问题不是中越两家的事儿,牵扯到东盟十国。中国要是在争议海域单独开采,越南肯定会联合菲律宾、马来西亚一起反对,甚至把美国、日本拉进来搅局。2016年菲律宾搞的南海仲裁案,就是想把水搅浑,虽然那玩意儿是废纸一张,但确实让中国在国际舆论上吃了亏。现在中国正跟东盟谈“南海行为准则”,要是这时候单方面开采,之前的谈判就全白搭了。还有个现实问题,南海的石油开采已经形成了利益链,越南、菲律宾把开采权卖给外国公司,比如印度的ONGC、西班牙的Repsol,这些公司背后都有政府撑腰。中国要是强行驱赶,这些国家肯定会联合起来制裁中国,甚至在贸易、投资上使绊子。南海不只是油田,更是国际航道。全球30%的海上贸易都得经过南海,中国80%的进口石油也走这儿。要是因为开采石油跟周边国家闹翻,航道安全就没法保障。南海的石油就像块烫手山芋。越南敢吃是因为它赌得起,中国要是吃下去,就得把整个东盟都得罪了。现在中国的策略是先把岛礁控制住,把航道守住,等“南海行为准则”谈成了,再跟东盟一起分蛋糕。这事儿急不得,得慢慢来。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立场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正如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部分海域存在着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以越南为例,其已在南海争议海域开展油气开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若中国单方面采取强硬措施,极有可能引发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导致冲突升级。中国深知,以武力相争绝非长久之计。因此,始终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通过外交途径与相关国家进行谈判。2024年12月,中越两国就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和南海油气共同开发举行了第十七轮磋商,双方一致同意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争取尽早取得实质进展。这种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既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法和地区规则的尊重,也为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完全放弃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在无争议海域,中国正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例如,2025年3月投产的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通过智能化革新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预计2027年可实现日产约12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2024年12月成功投产的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更是开创了南海深层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的新模式。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也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探索共同开发的路径。2024年11月,印尼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就主张重叠海域的油气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这种合作模式既避免了单方面行动引发的争议,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利益共享。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共同开发是在争议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而明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中国正同东盟国家加快磋商,争取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和平、合作、友好的南海新叙事。这一路径既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契合地区各国的共同诉求。在南海这片充满希望的海域,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争议,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发展。通过自主开发与共同开发相结合的策略,中国正逐步将南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未来,随着谈判的深入和合作的推进,南海有望成为地区国家共同发展的“金色海域”,而非冲突对抗的“灰色地带”。这不仅是中国的愿景,更是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必然选择。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立场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正如外交部多次强调,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部分海域存在着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以越南为例,其已在南海争议海域开展油气开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若中国单方面采取强硬措施,极有可能引发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导致冲突升级。中国深知,以武力相争绝非长久之计。因此,始终秉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通过外交途径与相关国家进行谈判。2024年12月,中越两国就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和南海油气共同开发举行了第十七轮磋商,双方一致同意加快推进相关工作,争取尽早取得实质进展。这种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既体现了中国对国际法和地区规则的尊重,也为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完全放弃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在无争议海域,中国正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推进项目建设。例如,2025年3月投产的文昌19-1油田二期项目,通过智能化革新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预计2027年可实现日产约120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2024年12月成功投产的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更是开创了南海深层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的新模式。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也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探索共同开发的路径。2024年11月,印尼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就主张重叠海域的油气共同开发达成重要共识。这种合作模式既避免了单方面行动引发的争议,又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利益共享。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共同开发是在争议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而明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致力于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议。中国正同东盟国家加快磋商,争取尽早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构建和平、合作、友好的南海新叙事。这一路径既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也契合地区各国的共同诉求。在南海这片充满希望的海域,中国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争议,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发展。通过自主开发与共同开发相结合的策略,中国正逐步将南海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未来,随着谈判的深入和合作的推进,南海有望成为地区国家共同发展的“金色海域”,而非冲突对抗的“灰色地带”。这不仅是中国的愿景,更是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必然选择。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

南海有这么多石油,为什么中国不开采?其实说白了,简单来说,越南已经在那里开采了,中国如果这时候插一脚,越南估计得跟中国闹翻。南海,这片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足以让任何国家眼红。尽管如此,中国并没有急于在这里大规模开采这些资源,反而一直保持着一种相对克制的态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背后涉及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技术或者经济上的困难,更有地缘政治、环境保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虽然这片海域离中国不远,但深度却远远超过一般海域,平均水深超过1200米,最深处达到5000多米。这意味着想在这里进行石油开采,需要克服非常复杂的技术难题。即便是中国目前在深海钻探技术上的进步,也无法和那些在深海领域耕耘多年的国家相比,尤其是美国等国,他们已经在类似环境下运作了几十年,技术积累相对更为成熟。与此同时,南海的油气开采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成本问题。由于深海环境的特殊性,这里的开采成本非常高,且石油价格一旦发生波动,可能会导致投资亏损。因此,即便南海的油气资源丰富,开采的经济效益并不一定有预期那么好。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南海的地缘政治局势。南海并不是中国的“后花园”,这里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比如越南,它在南海的石油开采上早有布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这片海域进行勘探并开采石油。几十年来,越南凭借在南海的油气资源,经济得到了相当大的支撑,甚至一度占到其GDP的20%左右。要是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插手,不仅会激化与越南的矛盾,还可能引发更复杂的国际争端。更不用说,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在争议海域内进行开发,这些国家和中国在南海的利益交织,任何一方的过度行动都有可能引发区域的不安和冲突。中国当然也不是没有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油气田投入生产,尤其是在南海北部区域。但对于那些深水油田,特别是位于争议水域的油田,中国一直保持着相对克制的态度。要知道,一旦中国在这些敏感区域展开大规模开采,不仅可能引发与邻国的直接对抗,还可能引来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压力。尤其是一些域外的大国,也在南海问题上有着复杂的利益,俄罗斯、美国、英法等国的企业纷纷与越南等国展开合作,这使得南海局势更加错综复杂。除了这些政治因素,南海还是全球重要的生态宝库,丰富的珊瑚礁和海洋生物栖息在这里。历史上,像墨西哥湾那样的深海钻井事故给全球海洋环境带来了沉重的教训。如果在南海的深海开采中发生类似的事故,不仅会对当地生态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还可能波及整个地区的渔业和其他相关产业。为了保护海洋环境,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中国显然要更加谨慎。技术难题、经济成本、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以及对环境的保护,都让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保持了较为低调和谨慎的态度。虽然越南等国早早开始了南海的油气开采,并且从中获益,但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与其冒险插手,激化与邻国的关系,不如保持当前的“按兵不动”,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毕竟,资源不会跑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选择。
2016年夏天的南海,中美两军舰船最近时相距不到500米,美军指挥官事后回忆,中

2016年夏天的南海,中美两军舰船最近时相距不到500米,美军指挥官事后回忆,中

2016年夏天的南海,中美两军舰船最近时相距不到500米,美军指挥官事后回忆,中国军舰直接打开火控雷达的瞬间,甲板上的水兵能清晰看见对方炮口的角度调整,这场被称为“21世纪最危险对峙”的事件,最终以美军航母编队调头返航告终,如今回看,那或许是改变世界格局的15天。南海其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资源,使得这片海域成为了世界各国注目的焦点。南海拥有着辽阔的海域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因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复杂和敏感的海域之一。历史上,南海被称为“南洋”,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这片海域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一条通往远方的贸易航道。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南海的海面上风平浪静,几乎没有任何冲突或争议。然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了各国目光的焦点。这些资源的储量堪称世界之最,成为了全球能源战略布局中的关键所在。石油价格波动、能源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南海的战略价值不断上升,也促使着更多的国家将目光投向这片海域。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多,也让南海逐渐成为了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博弈让南海的争端变得更加复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基于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贪婪,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发生过争议。特别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南与中国因南海问题爆发了多次军事冲突,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沙海战和南沙赤瓜礁之战。在这两次战斗中,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海军力量,成功保卫了南海的岛屿,更让这些敢于挑战中国领土完整的国家明白了“挑衅”所带来的后果。虽然越南等国在战斗后暂时退却,但这种争斗却并没有终结南海的纷争。然而,很多国家自以为拥有国际支持,特别是美国对南海的干涉,让他们有了挑战中国的底气。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在全球的军事存在和对盟友的支持,使得一些国家产生了错误的幻想,认为可以在美国的庇护下,挑战中国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菲律宾、越南等国的领导层心中,南海的争议是资源之争,更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对抗。而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常常以“国际法”之名,对中国在南海的岛礁进行挑衅,进一步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2016年夏天,南海海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对峙。中美两国的军舰在茫茫大海中相遇,最近时仅距离500米。事后,美军指挥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仍然心有余悸。他描述道,当中国军舰打开火控雷达的瞬间,美舰甲板上的水兵清晰地看到了对方炮口角度的调整。如果双方有任何误判或过激行为,后果不堪设想。这场被称为"21世纪最危险对峙"的事件,最终以美军航母编队调头返航而告终。表面上看,这次对峙平息得有些出人意料。然而,如果我们在如今的历史节点回望,不难发现这15天实则暗流涌动,或许成为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时刻。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军事对峙,绝非偶然事件。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在贸易、科技、外交等诸多领域的摩擦不断增加。而南海问题,更是两国矛盾的集中体现。美国虽远在太平洋彼岸,却一直试图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名,插手南海事务。中国则坚决捍卫自己在本地区的主权和合法权益。双方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截然不同,碰撞在所难免。这场对峙带来的余波,远超出南海的地理范围。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在亚太这个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一场大国博弈已经上演。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正在重塑地区乃至全球的力量对比。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华盛顿必须做出选择:是与北京加强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还是采取更强硬的遏制手段,试图阻滞中国的发展?无论结果如何,世界格局已经难以维持过去的稳定,正处于剧烈调整之中。在中美两国激烈角力的背后,是一场关于全球新秩序的深刻博弈。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决心也愈发强烈。从特朗普执政时期掀起的关税大战,到拜登政府时期不断升级的芯片封锁,华盛顿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遏阻北京的发展步伐。然而,令美国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并未如其所愿,在压力下选择低头服软。面对美方的无理施压,中国展现出了极大的战略定力和应对能力。在中美博弈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悄然加速。2022年,沙特30%的石油交易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界。作为石油美元体系的基石,沙特的举措无疑对美元霸权构成了严峻挑战。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数据也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正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对美元的单极主导地位形成了空前的牵制。纵观世界格局的演变,我们正处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旧有的国际秩序在动荡中瓦解,新的平衡尚未建立。美国虽仍占据霸主地位,但其领导力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质疑。中国的崛起之路虽充满波折,但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