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西路军郑宗贤在逃亡路上正给一老汉背沙淘金,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女红军

1937年,西路军郑宗贤在逃亡路上正给一老汉背沙淘金,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女红军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他定睛一看,眼泪唰的一下流了下来:“老婆,你还活着?真好!”

郑宗贤是甘肃景泰本地人,他小时候就帮着家里干农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红军路过,他瞅准机会投身进去,在红五军医院干起了护士长,负责照顾伤员那些事。吴兰英是四川临山人,九岁爸就没了,妈改嫁,哥哥一走就没影,她从小给人放牛割草,受尽地主家那些气。十七岁那年红军来了,她二话不说就跟上了队伍,成了宣传队排长。俩人就是在医院慰问伤员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郑宗贤对接宣传队工作,两人一来二去就熟了。

1936年西路军西渡黄河后,他们在景泰结了婚,可战事吃紧,婚后也没多少时间在一块,各忙各的单位。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打得挺惨,部队败了,散了,俩人就彻底断了联系。马家军到处抓人,郑宗贤跟部队走散了,和几个伤员躲山沟里,没几天就被搜山的兵发现了,那些跑不动的全抓走,他自己好歹藏住了,侥幸逃过一劫。之后他白天藏着,晚上赶路,吃野果喝河水,苦头吃尽了。走到黑河边,碰上个姓王的淘金老汉,王老汉一看他那模样,问是不是红军,郑宗贤也没瞒,点点头。王老汉心善,说红军是好人,但马家兵正抓呢,就让他留下来帮忙背沙淘金,避避风头。郑宗贤就这样待了几天,干活儿扛沙子,手上起茧子,日子勉强过着。

吴兰英那头也一样,西路军失败后,她作为妇女独立团指导员,跟部队分散行动,在山里转了好些日子,好不容易出来,结果就撞上马家兵。她逃命中跑啊跑,衣服破了,头发乱了,总算跑到河边,恰巧遇上郑宗贤在那儿干活儿。郑宗贤一看是她,眼泪就下来了,那一刻俩人重逢了。王老汉知道情况后,帮着把他们藏进淘金沙洞里,抹掉脚印,应付走了追兵。俩人在洞里待着,后来就都留下来帮忙淘金。天气暖和了点,他们商量着回郑宗贤老家去,辞别王老汉,一路走着。郑宗贤给人看病换钱吃饭,吴兰英因为口音露馅,就装哑巴,不开口。快到家时,在店里聊天被老板听见,吓一跳,结果老板说知道他们是红军,不会害人,还帮找马车,吴兰英躺车上盖草装病,郑宗贤跟着走。到家是小年,家人帮着藏,三天后送去白茨水煤窑,他们不会挖煤,就住茅屋给地主看地。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新中国成立了,吴兰英那个“哑巴”突然开口了,她当了公社妇联主任,郑宗贤去卫生院工作,为建设出力。

说到底,这个故事是苦难中求生的写照。西路军那两万多人,牺牲一万多,被俘五千多,剩下几百到新疆。郑宗贤夫妇是少数幸存者,他们的重逢,靠运气,也靠坚持。马步芳那些军阀,靠家族势力盘踞西北,镇压起义,抓红军时下手狠,但解放军一来,他们就崩了。历史转折时,普通人如郑吴夫妇,从逃亡到建设,体现了那种不屈精神。他们不是高大全人物,就是普通战士,经历了战乱、隐忍、复兴。吴兰英隐瞒身份那些年,肯定憋屈,但为家庭忍了。郑宗贤淘金时,扛沙子那种活儿,护士长干起来也得适应。店老板帮马车,王老汉藏人,这些小人物的举动,串起大历史。西路军失败教训深,提醒后人战略重要性,但战士个人故事,更让人感慨。夫妻俩新中国后工作,吴兰英妇联搞妇女解放,郑宗贤医疗惠民,这才是长久贡献。想想现在和平日子,来之不易,得珍惜那些先辈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