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8年第二次正式全军授衔,谁的军衔含金量最高?如果这次授衔有排名,谁会排在第

1988年第二次正式全军授衔,谁的军衔含金量最高?如果这次授衔有排名,谁会排在第一位? 说起1988年的授衔,得先聊聊它的来龙去脉。1955年,中国首次搞军衔制,照着苏联的路子,给军官们定了从士兵到元帅的等级。 可到了1965年,特殊时期一来,军衔被认为搞等级化,直接废了。整整20多年,军队没军衔,全靠职务说话,指挥起来难免有点乱。 到了8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军队也要现代化。没有军衔,国际交流都别扭,自己内部管理也不顺。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下决心,重启军衔制。这次授衔不是从头培养新人,而是给那些打过仗、扛过枪的老将们正名。17位上将,就这么诞生了。 上将是这次授衔的最高级别,相当于外国的四星上将。能拿到这个军衔的,都是军中大佬,资历深、功劳大。 不是随便谁都能上的,这背后是几十年的战火洗礼和改革贡献。上将不仅代表权力,更是对他们历史地位的认可。 那谁的含金量最高呢?得看资历、战功和影响力。17个人,每个人都不简单,但总有些故事让人觉得“哇,这军衔真不一样”。 先看看几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们的经历能给我们点线索: 洪学智,1913年生人,红军出身,抗战、解放战争都打过。朝鲜战争时,他是志愿军副司令,管后勤。别小看后勤,那时候美军飞机天天炸,他硬是保证了前线物资不断,人称“能移山的男人”。1955年他就当过上将,1988年又来一次,成了中国唯一两次授上将的人。 刘华清,1916年生,海军的灵魂人物。他有个外号叫“中国现代海军之父”。80年代,他力推海军往远洋走,后来中国有了航母,多少跟他眼光有关。1988年授衔时,他是海军司令员,地位杠杠的。 迟浩田,1929年生,年轻些,但资历不浅。1988年授衔后,他后来当了国防部长,90年代军队改革有他不少手笔。朝鲜战争他也上过战场,实战经验没得说。 秦基伟,1914年生,朝鲜战争的硬汉。1952年上甘岭战役,他指挥志愿军死守43天,打得美军没脾气。那一仗太出名了,老百姓一提上甘岭就知道他。1988年,他是国防部长,威望很高。 洪学智真是个特例。1955年,42岁就当上将,那时候他年轻有为。1965年军衔没了,他没抱怨,继续干。1988年,75岁了,又被授上将。这不是重复,而是对他一辈子贡献的加冕。两次上将,跨度33年,谁能比? 他在朝鲜战争的后勤功劳,不是打前锋的那种显眼,但没他,前线早垮了。这种“幕后英雄”的含金量,时间越久越珍贵。 假设1988年授衔要排个序,得综合考虑。洪学智资历最老,又有双上将的光环,排第一不奇怪。他75岁还能被授衔,说明军委对他评价极高。 但也有人会说,刘华清的海军建设更贴近80年代的战略需求,含金量不光看过去,还看未来。秦基伟的上甘岭传奇,老百姓最认,民间声望可能推他一把。 迟浩田虽然年轻,但后来当国防部长,说明潜力不小。个人觉得,洪学智最有可能排第一。两次上将不是随便给的,那是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肯定。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38
用户10xxx38 2
2025-07-12 01:00
六星上将洪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