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取得连续胜利,国民党政府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眼看形势不妙,蒋介石又玩起了“和谈”的把戏,从1949年元旦开始,蒋介石连续发表和平声明,表示愿意坐下来谈判。正是在这个时候,极富洞察力的周恩来隐约感觉到了危机,并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化解了危机。
张治中赴北平谈判事迹1月14日,毛主席提出和谈八项条件,其中包括严惩战犯、废除伪宪法等。国民党看到形势严峻,立即进行改组,蒋介石宣布辞职,让李宗仁代理总统。但李宗仁野心很大,谈判还未开始,就提出双方可以“分江分治”,即国民党占领南方,共产党占领北方,希望造成南北一国的局面。毛主席肯定不会同意,肯定不会给李宗仁喘息的机会。
所以毛主席告诉周恩来三点。第一,李宗仁此举不过是企图拖延时间,以便其剩余部队集中到长江南岸进行殊死搏斗。第二,今天的胜利其实已成定局,用武力解决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时间问题。第三,我们接受谈判,不是因为害怕,而是真心希望人 民不再遭受损失,战争不再发生。随后南京派张治中、章士钊、邵力子等人来北京谈判,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
蒋介石下台后,张治中出任西北军政处处长,多年来,张治中被称为“和平将军”,极力主张和平,在蒋介石手下工作期间,对国民党的腐败十分了解。张治中是个聪明人,他自然知道“分江分治”是行不通的,李宗仁的想法也不过是白日梦和一厢情愿而已,他这次北平之行注定是要白费力气了。李宗仁进京前曾郑重告诫张治中: “不管谈判成功与否,你一味求和,就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威胁,又像是恐吓。
张治中明白,共产党视他为朋友,自然要讲和。但是,如果现在直接站到共产党一边,又无法向历史和人民交代,张治中左右为难。也正因为如此,他觉得有必要先见见蒋介石,蒋介石虽然“退休”了,但实际上还掌握着大权,他想听听蒋介石的真实想法。但此事却让周恩来非常不满。4月1日上午,张治中与蒋介石会晤后,乘飞机飞往北平。
当时,与张治中同行的人正在讨论谁会来机场接他们,有人自信地说,很可能是毛泽东,还有人说,不是毛泽东,至少也是北平市长叶剑英。一旁沉默不语的张志中心想,大概是周恩来亲自来机场接自己的吧,毕竟在重庆谈判的时候,他和周恩来私交还不错。但真正到了机场,却发现那里根本就没有高层领导,前来迎接的只有北京市副市长徐兵和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可以说情况“极其低落”。
张治中一行人失望至极,纷纷感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其实,张治中马上就猜到了,这是因为毛主席和周恩来对张治中来之前与蒋介石的会面感到生气。等到下午真正见到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的眼神让张治中越来越确定,为什么周恩来没有来机场接他。张治中带头解释道:“恩来先生,你要理解我,这是我的困境,为了和平我可以牺牲,但是我必须给蒋介石一个真相的交代。”周恩来严厉地说:“文白先生,你的所作所为只能加强蒋介石的地位!”“你们正在破坏和谈!”“你们的行为更加证明蒋介石的辞职是假的,他还在幕后操纵一切!”面对周恩来的质问,张治中什么也没说,等到周恩来话音刚落,他才缓缓说道:“恩来,谈判必须得到他的支持,我与蒋介石的会晤,只能说明我真诚地希望和平。”
周恩来和张治中的关系一直很好,很久以前,他们在黄埔军校是同事,再往前追溯,在重庆谈判中,张治中冒险把毛主席送回延安,这些都说明张治中是个好人。但周恩来还是转达了毛主席的话:“蒋介石在背后操纵,这就是假谈判,我们不能接受。”事情到此就陷入了停滞。与此同时,在南京,数万名学生走上街头抗议,要求南京政府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约,结果遭到警察殴打,造成两名学生死亡,一百多名学生受伤。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大怒,周恩来直接对张治中说:“你既然要和平,有诚意,就应该立即处理南京大屠杀的凶手!逮捕暴徒!”周恩来眼含热泪,把张治中吓坏了!张治中看到这个消息之后,终于意识到和谈注定要失败,而他自己也会受到惩罚,或许也活不了多久了。
果然,和谈正式破裂,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毛主席的命令,于4月21日开始南渡长江。南京城内一片混乱,李宗仁、何应钦等人已乘飞机逃离南京,并命令手下的士兵誓死守卫南京,实际上是充当炮灰。另一边在北平,张治中已准备返回南京,也做好了“蒋介石不会原谅他”的准备。周恩来的意图周恩来作为国民党的谈判代表,早就说服他们,如果想留在北平就留下来,共产党会把他们当好朋友对待。当时邵力子与章士钊已决定留下,但张治中却坚持要回南京“汇报”。当然这也表明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部下,是一位忠诚的将领。他答复周恩来:“别人可以不回去,但我必须回去,我是首席代表,如果我不回去,我怎么向蒋介石和历史交代我不忠不孝?”这句话令周恩来十分尴尬。
周恩来知道自己想得太简单了,国民党军情局的特务向来是狠辣无情的,早在张治中来北平之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就扬言,凡是“秦桧”向共产党求和,都要受到处分。之所以说张治中“不忠不孝”,主要是因为张治中的家人还在南京,如果他留在北平,万一特务把他的家人抓了怎么办?想到这里,周恩来立即打电话给叶剑英,商讨应对措施。这天晚上,周恩来睡不着觉,他多次来到毛主席办公室,二人就张治中一事讨论了许久。
1.周恩来与张治中同在黄埔军校工作,两人一见如故。2、四一二政变时,正是张治中事先秘密通报了周恩来,才使周恩来免于灭顶之灾。3、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担心毛主席的安全,一路乘飞机护送毛主席到延安。4、中山舰事变时,张治中主动表达了想加入共产党的愿望。5. 和张治中一样,前北京市市长何思源也为和平而奋斗,但毛人凤最终在家中放置了炸弹,炸死了他的女儿。6、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坚持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周恩来也没有阻止,导致张学良被软禁多年,这让周恩来深感愧疚和自责。7.……想到这些,周恩来觉得张治中是一个值得结交的朋友!不管怎样都要把张治中留下来,决不能让他成为下一个张学良!
随后,周恩来找到叶剑英,给他下了两条命令。一是通知南京来接张治中的飞机,告诉他们北京机场需要维修,等候命令。二、通知南京地下党同志们迅速找到张志斋的家属全部护送到北平,快!
4月25日,周恩来找到张治中,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文白,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了一个姓张的朋友,这次我们不能再对不起您了!”张治中惊讶地说道:“恩来先生,不用我劝了,你们的机场修好了没有?”周恩来微笑着说道:“文白,你先跟我去接一位客人。”“谁?我认识他吗?”“你很熟悉它。当你看到它时你就会知道。”张治中半信半疑地跟随周恩来出了门。目的地正是北京南苑机场。当张志忠的妻子洪熙侯、孩子以及几位亲人走下飞机时,张志忠的眼眶湿润了。他转过身,握住周恩来的手,激动地说:“恩来先生,您真会留客啊!”周恩来说:“不对,在重庆的时候,你们对我和主席都很好,现在条件有限,请你们尽量利用好。”周恩来的这句话是多么朴素,他的做法是多么高明!
此后,张治中先生留在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受到毛主席委以重任,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直到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将军在北京逝世。
张治中将军遗事张治中是黄埔军校的核心将领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和平将军”,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和平,不希望人民再遭受战火的蹂躏。值得一提的是,张治中将军在感情上还是一个耿直的人,据张治中长女张素我回忆,建国后,张治中一家人长期和睦相处。张治中将军是唯一一位只有一个妻子的国民党将领,他的妻子洪熙侯虽然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但张治中始终没有离开过她,两人相濡以沫60年。
曾有人劝张志忠改嫁,张志忠却说:“她是我儿女的母亲,又是我家乡人,我若抛弃她,如何对得起我的孩子,对得起我的同乡?”张治中去世后,周总理说一定要送行,所以亲自去送葬。张治中去世后,留下了好几个孩子,如今他的儿女们都很有成就。
张治中将军一生有6个子女,2男4女。长子张义珍,小儿子张义春,长女张素沃,次女张素瑞,三女张素初,四女张素久。除长女外,其余女儿部分于20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为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四女儿张素久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后定居美国。2010年,她在美国发表演讲,讲述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功。该演讲被多家外国电视台转播,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素久还联系了多个城市的市长,向他们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情况,听取了一些外国人对东爱会的建议,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当中有些人虽然身在美国,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初心,也没有让张治中将军失望,为我们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至于张治中和周恩来的友谊就更加深厚了,当然,虽然他对留在北京有很多顾虑,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的功过自然会有后人的评判。只要有诚意,金石可开。当然这件事也体现了周恩来的魅力,他体贴又贴心,一个小细节就能感动无数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