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李宗仁

1957年,黄百韬的遗孀柳碧云,跪在蒋介石面前,拿着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哭求道:总

1957年,黄百韬的遗孀柳碧云,跪在蒋介石面前,拿着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哭求道:总

1957年,黄百韬的遗孀柳碧云,跪在蒋介石面前,拿着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哭求道:总统开恩,我丈夫已经战死了,求您别杀我儿子啊!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在江苏碾庄遭遇了惨烈的围歼。在粟裕将军的巧妙指挥下,黄百韬的部队被彻底击溃,作为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黄百韬在战败后选择了自杀。黄百韬的一生充满了忠诚与英勇,但在这场战败中,他的结局也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无奈注脚。1949年1月,蒋介石为黄百韬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他不仅追赠黄百韬陆军上将的军衔,还破天荒地喊出了“黄埔精神不死”的口号。这一举动令人感到讽刺,黄百韬并非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但蒋介石却依然以此来宣扬黄百韬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蒋介石的葬礼言辞中充满了对黄百韬的赞美,但却也无形中遮掩了黄百韬兵败的惨痛事实。蒋介石在葬礼上给予了黄百韬的妻儿10万元金圆券的抚恤金,并追赠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蒋介石此举并非单纯的纪念,而是为自己在极为困难的时刻寻求支持与凝聚力,借此增强自己的领导地位。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因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压力宣布下野,他的政治力量也遭遇了严重的打击。尽管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奉化老家,但他并未放弃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操控。蒋介石依然在幕后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暗中继续影响着国家的决策。蒋介石的眼中,国家的大厦似乎即将崩塌,他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早在形势尚未完全崩溃之前,他就已经为退守台湾做了准备。为了保障日后的生存和继续掌控政权,他将大量黄金和一批重要的国民党大员及遗老遗少带到了台湾。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和一双儿女也在这时被安排到了台湾。在台湾,黄百韬的家属依靠蒋介石的庇护和抚恤金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然而,1957年,黄百韬的儿子黄效先却卷入了一场严重的社会丑闻。黄效先与一名叫杨士荣的男子发生了感情纠纷。黄效先在一次激烈争执中开枪射杀了杨士荣,甚至残忍地焚烧了尸体,试图掩盖罪行。这一事件震惊了社会,也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这样的犯罪行为必然会导致死刑判决。作为黄百韬的遗孀,柳碧云的心情无疑是绝望的。她无法理解,自己唯一的儿子竟然会因一时的冲动而走上绝路。为了儿子的性命,她决定亲自去见蒋介石,拿着那枚青天白日勋章,试图用那枚象征黄百韬忠诚与荣耀的勋章来感动蒋介石,保住儿子的生命。蒋介石终于做出了一个看似出人意料的决定。他没有直接宣判黄效先死刑,而是选择了一种“暂时宽容”的态度,给了黄效先一定的缓刑。蒋介石认为,黄百韬的忠诚和历史背景足以让他做出这个决策,而对于国民党来说,黄效先虽然犯下大错,但如果立刻处决,他的家族名誉可能会遭到更加严重的伤害。蒋介石的宽容并非简单的仁慈,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和家族背景。通过这一举措,蒋介石希望维护黄百韬家族的名誉,同时避免因直接处决黄效先而引发更大的政治波动。
开国十位大将待遇不一样,1955年我国的授予十位大将,但是大将待遇不一样。说起

开国十位大将待遇不一样,1955年我国的授予十位大将,但是大将待遇不一样。说起

开国十位大将待遇不一样,1955年我国的授予十位大将,但是大将待遇不一样。说起这些大将,首先得聊聊张云逸和许光达的来路。张云逸1892年生在广东文昌,早早投身革命,1909年就加入同盟会,参与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北伐等大事。在国民党那边,他当过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少将参谋长,叶挺当时是他的下级。后来他请叶挺出山当新四军军长。1926年入党后,和邓小平一起搞百色起义,建红七军,当军长。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抗日时联络南方游击队,建新四军,任参谋长,陈毅走后代理军长。许光达1908年生湖南长沙,1925年入党,黄埔五期生,参加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在红二方面军红二军团干师级干部,湘鄂西苏区打仗。1932年伤重去苏联学习治疗,1937年回国。解放战争入一野,参加西北大战役,新中国后当装甲兵司令员,被叫中国装甲兵之父。其实其他大将也各有背景,粟裕战功多,徐向前早年给红军资金,黄克诚提抢占东北,陈赓资历老,谭政政工,萧劲光海军,罗瑞卿公安,王树声鄂豫皖代表。这些人代表不同方面军和军种,授衔时考虑全面平衡。授衔时待遇差异主要在行政级别上。元帅行政三级,大将四级,上将五级。张云逸大将但享三级待遇,许光达降五级,其他八位标准四级。张云逸63岁,身体弱,辞掉岗位,中央看他资历深,从同盟会到新四军贡献大,在国民党有威望,和薛岳、白崇禧、李宗仁、杨虎城关系好。他的工资级别薪金440元加军龄190元,总630元,住房220-250平,秘书两人,出行软席列车。许光达争议大,他红军时师级,苏联学习五年多,归国后空白期长。比他战功资历高的萧克、王震、张宗逊、刘亚楼、赵寿山、甘泗淇只上将。张宗逊还是一野他上级。授衔会议上议论多,但许光达有一野虎将身份,参与西北战役;装甲兵司令,需军种代表;红二方面军老人,平衡一方面军多大将;红二军团唯一知名将领;湘鄂西代表。这些点让他上大将。他三次写信请降衔,自认不如别人,毛泽东赞“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不准降衔只准降待遇,工资360元加100元,总460元,住房180-190平,秘书一人。其他大将待遇标准,级别薪金多在380-400元加军龄,总500元左右,住房190-220平,秘书警卫厨师勤务员各一人,车红旗或吉姆。粟裕、徐向前、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王树声、罗瑞卿这样。授衔因素复杂,不只战功,还看出身军种贡献。红一方面军出八元帅七大将,红四方面军一元帅两大将,红二方面军贺龙一元帅,就许光达补大将。海军萧劲光、公安罗瑞卿、政工谭政、装甲许光达,各代表一方。四方面军出身军衔整体低,许世友、王近山闹过,钟伟少将说勋章挂狗尾巴,贺晋年少将不穿军装,解方少将彭德怀帮争。徐向前特殊贡献,给红军救命钱,1940年后不打仗还大将第二。黄克诚抢占东北计,张云逸新四军老资历,陈赓入党早,四方面军参谋长,志愿军司令,哈军工校长。王树声鄂豫皖代表。评定难免争议,但整体公平考虑各方。张云逸生平贡献大,早年同盟会,辛亥革命护国北伐全参与,国民党元老级。红七军建军长,南方联络游击队,新四军四大巨头之一。授衔后继续广西工作,当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参与地方建设,指导经济恢复。1965年军衔取消,他仍享三级待遇。晚年北京养病,1974年11月19日逝世,享82岁,骨灰八宝山。许光达黄埔生,南昌起义参加,洪湖伤重苏联疗学。回国抗日,解放战争一野,建国装甲兵发展,推动现代化。授衔后留任司令员,组织演练武器引进。1965年后五级待遇,1969年6月3日逝世,享61岁,骨灰也八宝山。毛泽东批示安置。两人后期侧重不同,张云逸地方事务,许光达军事专业,直至去世。其实授衔待遇差异反映当时评定原则,平衡战功资历军种出身。张云逸高待遇因年龄贡献,许光达低因自请和争议。但他们贡献实打实,粟裕淮海功,徐向前资金援,黄克诚战略,陈赓多面,谭政政工,萧劲光海军建,罗瑞卿公安,王树声根据地。十大将代表革命历程各阶段。后续发展看,张云逸广西推动农业工业,巡视指导。许光达装甲训练,审阅报告强调机动。两人逝世后,留下遗产影响后辈。其他大将也各有结局,黄克诚1986逝,陈赓1961,谭政1988,萧劲光1989,罗瑞卿1978,王树声1974,粟裕1984,徐向前1990。整体看,待遇虽异,贡献永存。
蒋介石能力到底怎么样?周恩来的评价最准确到位。说起蒋介石这个人,中国近现代史

蒋介石能力到底怎么样?周恩来的评价最准确到位。说起蒋介石这个人,中国近现代史

蒋介石能力到底怎么样?周恩来的评价最准确到位。说起蒋介石这个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谁也绕不开。他从一个浙江小地方的盐商子弟,一步步爬到国民党老大位置,掌控了大陆好些年,最后败走台湾。这一路走来,有人说他是个枭雄,玩政治一套一套的;也有人说他军事上就是个外行,指挥打仗老出岔子。各种说法都有,但要论谁的评价最靠谱,还得数周恩来。周恩来跟他共事过那么多年,斗过那么多次,了解得透彻。他那句“蒋介石是个较高明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高明的战术家,他的政治意识比军事意识强”,基本把蒋介石的底细给戳穿了。这话出自周恩来跟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1936年说的,后来在《周恩来答问录》里公开,来源可靠,不带水分。先说蒋介石的早年吧。他1887年生在浙江奉化溪口,家里做盐生意的,父亲早逝,母亲拉扯大。少年时读私塾,1906年进保定军官学校,1907年去日本振武学校学军事。1911年辛亥革命,他从日本赶回上海,加入同盟会,参与光复会活动,在杭州带队冲城门,抓清军官员。那时候他就露了头角。革命后追随孙中山,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逃日本继续学陆军士官学校。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办黄埔军校,蒋介石当校长,亲自抓学员训练,建起自己的嫡系部队。这步棋走得稳,黄埔系后来成了国民党军队骨干。北伐是蒋介石翻身的关键。1926年他当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从广州北上,几个月拿下长沙、武汉。1927年四一二事变,他在上海清党,抓捕工会领袖,解除工人武装,国民党分裂成南京和武汉两派,他另立政府。1928年北伐成功,名义上统一全国,但实际只控长江流域。蒋介石这时候开始收拾军阀,1930年中原大战,对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他们联军,靠中央军和张学良东北军,几个月就把对手打散。政治上他拉拢许许多多地方势力,用官位、金钱收买,像石友三、韩复榘、余汉谋这些,本来实力不弱的,都被他一个个摆平。孙中山在世时都没能完全整合军阀,蒋介石靠这些手腕做到了,确实有两把刷子。周恩来对蒋介石的评价,就从这点切入。他跟博古聊天时说,蒋介石政治嗅觉灵敏,能争取其他军阀,就是因为他总能先发制人。北伐时期,好多人想搞他,许崇智、胡汉民、唐生智、邓演达、汪精卫,全被他收拾了。许崇智在广州被赶走,胡汉民1931年被软禁南京,邓演达1935年枪毙苏州,唐生智中原战场上孤立溃败,汪精卫1935年遭刺杀重伤。中原大战那些大佬,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联手反蒋,结果蒋介石用大炮压过去,还买通韩复榘他们倒戈。多少实力比他强的军阀,都栽在他手里。周恩来这话不是吹的,蒋介石在乱世里举旗聚人,政治手腕确实高明。他不是靠一腔热血,而是算计精明,步步为营。但周恩来也点破了蒋介石的软肋:军事上不行,特别是战术层面。他跟斯诺说,蒋介石作为一个战术家,是拙劣的外行;战略家或许好点。蒋介石爱学拿破仑,带小部队冲锋,但士兵士气低,补给跟不上,老把队伍搞乱。1930年代剿共,五次围堵,靠人海战术,消耗国民党精锐,却没根除问题。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蒋,逼他抗日,周恩来代表中共谈判,蒋介石表面答应,实际拖延。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发表庐山声明,领导抗战,当陆海空军大元帥。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打得惨烈,国民党损失上百万,但蒋介石指挥常出问题,像1938年炸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多少人,战略上想阻日军,战术上却造成大灾难。国际上,1943年开罗会议,他跟罗斯福、丘吉尔谈,争取中国地位,但盟军援助有限,美英更多帮苏联和欧洲战场,中国战场成次要。周恩来还说,全中国只有毛泽东能对付蒋介石。这话准。蒋介石政治强,军事弱,毛泽东两样都行。抗战后期,中共军队壮大,国民党疲惫。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有美式装备百万大军,本该速胜,却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连败。淮海战役,国民党补给线断,部队饿肚子,军官抢粮,阵地崩盘。渡江战役,长江防线守不住,1949年南京丢了,蒋介石飞台湾。表面是国民党败给共产党,实际是蒋介石输给毛泽东。蒋介石日记里也承认,军事判断常错,政治上却总占上风。
汤兵团,是鬼子标记中国军队的甲种兵团,是为数不多可以在逆境中发动反冲锋的军队。

汤兵团,是鬼子标记中国军队的甲种兵团,是为数不多可以在逆境中发动反冲锋的军队。

汤兵团,是鬼子标记中国军队的甲种兵团,是为数不多可以在逆境中发动反冲锋的军队。李宗仁在回忆录中也说,汤兵团是国军精锐。台儿庄战役,要不是汤兵团机动完成包围圈,不会有最后的胜利。汤恩伯有可能很坏,人品不太行,但绝对不是草包。这个人客观来说,黄埔一期,长期做军团长官,战绩不佳,缺乏理论的泥腿子都能在长期的实战中积累经验,一个黄埔生参加过北伐,到抗战到内战。他是个草包的概率有,但是不大。大概率可能是背锅了,毕竟微操大师说他听话,具体怎么听话没说,也许是让把机枪移几米就移几米。
蒋介石最恨的三人,晚年痛骂:他们让我丢江山第一个:广西王李宗仁。这位桂系军阀领

蒋介石最恨的三人,晚年痛骂:他们让我丢江山第一个:广西王李宗仁。这位桂系军阀领

蒋介石最恨的三人,晚年痛骂:他们让我丢江山第一个:广西王李宗仁。这位桂系军阀领袖曾与蒋介石歃血为盟,却在1949年给了蒋介石致命一击。1926年北伐期间,蒋介石与李宗仁结为兄弟,但蜜月期仅维持了两年。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时,李宗仁率桂系军队屠杀了上海数千名工人。可当蒋介石想吞并桂系时,李宗仁反手就逼他下野,这种反复横跳让蒋介石忌恨了二十多年了。1948年国民党副总统选举中,李宗仁以绝对的优势成功当选,气得蒋介石三次派特务暗杀,甚至用美制狙击枪瞄准了李宗仁的卧室。最致命的是1949年1月,李宗仁联合白崇禧发动逼宫,迫使蒋介石宣布下野。此时解放军已饮马长江,蒋介石在日记里大骂,桂系误我,若无李宗仁背后捅刀,长江防线怎会崩溃第二个: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时,蒋介石用承认外蒙古独立换取了斯大林只支持国民党的承诺。但苏军撤出东北时,却把70万关东军装备交给了101的东北民主联军,蒋介石觉得斯大林故意拖延国民党军队接收东北,让中共抢先占领了90%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在日记里是痛骂斯大林这个政治骗子,他给我的都是空头支票。当时东北钢铁产量占全国90%,煤产量与关内持平,这些战略资源全数落入中共之手,成为三大战役的物质基础第三位:马歇尔。台北士林官邸的台灯下,75岁的蒋介石用毛笔在日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马歇尔三个字。这个让蒋介石恨之入骨的钦差大臣正是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蒋委员长。这位被毛主席称为运输大队长的败军之将,至此都在责怪这个美国老头毁了他的江山。1945年,这位刚卸任陆军参谋长的老将带着杜鲁门必须阻止中国内战的命令来到中国调停期间,马歇尔干了三件让蒋介石吐血的事儿,第一,他强制国共军队整编,要求国民党裁军,砍掉了蒋介石一大半的兵力。第二,他冻结了价值数亿美元的对华援助,其中包含了本可封锁长江的战斗机。第三,他冲上庐山美庐别墅,威胁蒋介石敢打内战,美国断供。气得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下,马歇尔欺人太甚。最戏剧性的是1946年长春会战,当时孙立人率新一军已占领四平、101部队溃退松花江,马歇尔却突然要求停战。蒋介石在电话里怒吼,现在停战等于放虎归山。但马歇尔呢直接搬出了租借法案,威胁老蒋被迫撤军,结果101半年内重整60万大军,这就是后来横扫东北的第四野战军。马歇尔的种种拖后腿的行为,致使1975年蒋介石在台北病逝时,床头还放着1949年马歇尔拒绝增援的电报副本。这个自诩三民主义卫士的独裁者至死都不明白呀,真正摧毁国民党的不是马歇尔的算计,而是腐烂到根子里的贪污腐败。或许正如白崇禧所说呀,蒋公一生都在找替罪羊,却从不照镜子
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

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

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你的十几箱金条,超载了,飞机需减重。”谁知,阎锡山的做法,让陈立夫非常恼火。最终,他只能在不通电的荒郊终老。阎锡山这人,从小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长大,家里是做生意的地主,1883年生,早年丧母,靠外祖母拉扯大。九岁进私塾念书,十四岁辍学帮爹管钱庄,放贷收息啥的都干,1900年投机赔光了,父子俩逃到太原躲债。这经历让他学到不少算计的本事,后来考上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去日本留学,先在东京振武学校,后进士官学校,1909年毕业回国。回国后当教官,加入同盟会,秘密搞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阎锡山领头在太原起义,推翻清廷,当上山西都督,从此掌权38年,人称山西王。他治山西时,表面上搞现代化,建学校工厂,推广农业改良,还办中医研究社,派学生出国学科学。但骨子里是军阀,靠灵活联盟保地盘,1927年北伐支持蒋介石,占北京得高位,可1929年又联合冯玉祥李宗仁打中原大战,败了逃大连,1931年和蒋和解回山西。抗日时抵抗日军,但内部冲突多,1939年跟共产党摩擦,1945年内战支持国民党,上党战役损失惨重。1948年太原被围,他加强防务却自己溜走,1949年3月借李宗仁电报飞南京,留下部下顽抗。总之,这人精于权术,保自己地盘第一,从不站错队,但也多次反蒋,留下恩怨。1949年12月9日晚,阎锡山跟陈立夫朱家骅邱昌渭刘士毅等14人从成都新津机场起飞,目的地台湾。飞机上阎带了几十箱金条,这些是从山西残留财产,用来维持家人佣人台湾亲属和老部下生活。其实早在1948年,他就让妻继母儿媳去台湾设阎公馆,另给分居妻找寓所,四儿子送美国置房产。1949年4月,又从上海运金银到台北,转日本买房。飞机飞到四川湖北交界遇寒流,机翼结厚冰,下坠700尺,只能返成都。陈立夫误以为偏航汉口,怀疑策反,准备极端措施,还盯着阎防止异常。降落后,陈问飞行员原因,对方说金条超载,遇寒流无法升。陈找阎商量卸部分金条,阎拒绝,说财产就剩这些,得靠它养人。陈强调阎是政府首脑,台湾等着他们,得优先安全,卸物资取大义。阎权衡后,决定留几名随行人员在成都,金条全带走。这让陈很恼火,觉得阎要钱不要命,不顾集体。飞机再飞顺利到台湾,但这事暴露阎自私,蒋介石知后不信任他。到台湾后,阎锡山短暂主持政务,1949年12月7日至1950年3月7日当行政院长,11月20日至12月7日代理总统,开发布会讲政策,批评国民党不诚信不团结。但蒋介石1950年1月召见,通知改组,阎手下被蒋系替换。3月蒋复职,阎免实职,只得总统府资政和中央评议委员虚衔。先住台北丽水街日式别墅,后避政治迁阳明山菁山。这地方荒凉,杂草半人高,路崎岖步行30分钟到公路,无电无自来水,喝泉水。日本占领时想建农场未成。阎带秘书司机厨师30侍卫宪兵建木板房叫菁山草庐,台风掀屋顶后,用安山岩仿山西窑洞建石屋,加走廊活动。部下开垦地,种柑橘松树,养鸡猪自给。阎每天开会记琐事,写书批评共产主义预言冲突,听京剧不信宗教。除蒋和陈诚各访一次,无人登门。部下从近40减到不足10,因孤寂收入低走人。阎想去美日,蒋不放,说台湾好。1960年患肺炎并发心脏病,口述遗嘱六点:丧事简,收挽联不收幛,灵前供无花木,出殡早,不放声哭,墓碑刻思想日记选段;亲撰挽联指定位置。5月23日逝世,77岁,葬阳明山,墓前水泥中字,奉中道。无子女吊祭,凄凉收场。阎锡山一生算计精明,从军阀时代起就靠灵活站队保山西38年,可到头来在内战中丢地盘,逃台湾还因金条事件得罪人。早年他投机赔本学到教训,后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革命时抓机会当都督,治省时表面改革实际独裁。抗日抵抗日军却内部搞摩擦,内战支持蒋却自己先跑,留下太原五百完人神话安慰部下灵魂。这人权术高明,多次反蒋如中原大战差点让蒋败北,可蒋记仇,到台湾就踢开他。阎想平衡蒋李宗仁,却成蒋利用工具,李去美后阎无用。晚年隐居菁山,建窑洞思乡,写书发牢骚,但部下散尽,孤独终老。陈立夫监视他,飞机事后告状,加速阎失势。陈立夫这角色也关键,早年留学美学矿,回国投蒋,当秘书组织部长,掌中统特务,CC系头子,蒋家天下陈家党一说就从这来。他监视阎是蒋命令,怕阎投降。飞机事后,陈恼火阎贪财,影响蒋看法。陈自己1949年去台,1950年失势去美养鸡,1967年回台推中医,不问政,晚年倡文化统一中国,2001年逝世101岁。阎事件中陈立场强硬,优先安全,但阎优先财产,暴露人性。阎晚年窑洞生活,思乡却回不去,墓中字标中道哲学,可实际一生偏向自保。部下散因穷苦,阎发不出薪,靠金条维持却众叛亲离。
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

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

1949年12月,阎锡山等14人,乘坐的飞机,遇寒流无法上升,陈立夫劝阎锡山:“你的十几箱金条,超载了,飞机需减重。”谁知,阎锡山的做法,让陈立夫非常恼火。最终,他只能在不通电的荒郊终老。阎锡山出生在1883年的山西五台县一个商人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教育,九岁开始系统学习四书五经。家庭经商起伏,父亲钱庄一度亏损,但他坚持求学。1902年考入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留学日本,进入东京振武学校,后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与辛亥革命,组织太原起义,推翻清廷,任山西都督。此后控制山西38年,兴办铁路和煤矿,巩固势力。在军阀时代,他参与多次联盟,如1917年支持段祺瑞,1920年直奉战争中立。1930年联合冯玉祥、李宗仁反蒋,中原大战失败逃大连,后复出。抗日时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山西作战。1949年太原失守,他撤到南京、上海、成都,任行政院长。陈立夫1900年生于浙江吴兴,父亲注重教育。他1923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获矿冶硕士。1925年回国投国民党,与兄陈果夫建CC系,控制党务情报。1927年后任组织部长、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参与党内整顿。1940年代在国民党高层任职。1949年受蒋介石命监视阎锡山撤台湾。阎锡山统治山西期间,通过各种手段积累财富,包括控制煤矿和税收。这些资金支持他的军队和地方建设,但也引发民怨。他在山西推行村政制度,表面上改善民生,实际加强控制。抗日战争中,他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正面冲突,转而发展经济。到1949年,太原战役失败时,他已带走大量金条,这些是多年搜集的家底。陈立夫作为CC系核心,擅长情报工作,对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熟悉。蒋介石派他监视阎锡山,显示对后者的不信任。1949年12月9日,成都凤凰山机场,阎锡山等14人登上DC-3飞机准备飞台湾。飞机起飞后遇寒流,机翼结冰,无法上升,飞行员被迫返航。检查发现货舱几十箱金条导致超重。陈立夫打开箱子确认全是金条后,劝阎锡山减重。阎锡山拒绝扔金条,选择留下几名随从。剩余人登机,这次飞机勉强飞过寒流,到达台北松山机场。阎锡山监督金条卸下。这个事件暴露阎锡山对财富的执着。他统治山西38年,通过垄断资源积累金条,这些成为他撤退时的负担。陈立夫的恼火源于阎锡山的自私选择,影响了团队安全。蒋介石得知后,对阎锡山失去信任。阎锡山带来的金条原本用于台湾立足,但事与愿违。阎锡山到台湾后获总统府资政虚职,无实权。金条吸引同僚索要,他们以山西旧事威胁,他被迫分出部分。1950年移居台北郊外菁山,那里偏僻无水电,住木板房名菁山草庐。每日简单饮食,馒头蔬菜为主,偶尔加肉需计算。金条渐少,用于生计和应付访客。他尝试办印刷厂,但失败。阎锡山晚年沉默,白天写回忆录,晚上听京剧。老部下偶访,聊几句送走。1960年5月心脏病发,23日去世,享年77岁。葬礼简陋,仅几亲信出席。

1938年,李宗仁夜会女记者,被妻子郭德洁撞破,她摔碎茶盏,大哭大闹,谁料黑漆漆

1938年,李宗仁夜会女记者,被妻子郭德洁撞破,她摔碎茶盏,大哭大闹,谁料黑漆漆的枪口突然对准了她的头,她的哭声戛然而止,仰起脸来一看,竟是她亲爱的丈夫李宗仁。1938年4月28日深夜,徐州李宗仁公馆内发生了一场夫妻冲突...
1938年,徐州会战,蒋介石(左一)白崇禧(左二)与五战区高级将官李宗仁(左三

1938年,徐州会战,蒋介石(左一)白崇禧(左二)与五战区高级将官李宗仁(左三

1938年,徐州会战,蒋介石(左一)、白崇禧(左二)与五战区高级将官李宗仁(左三)、李品仙(左四)合影,单独者孙连仲 ​​​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曾委婉提出想担任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不过毛主席认为按照李宗

1965年李宗仁回国后曾委婉提出想担任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不过毛主席认为按照李宗仁的资历,应匹配正国级岗位,但从现实角度很难实现;而如果要给他一个副国级职务,就明显有些低了。因此,还不如不安排实际工作,让年事已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