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国这是把稀土那套玩法,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小金属就像烹饪中的关键调料,虽然用量少但不可或缺,比如芯片制造用的镓、太阳能板所需的锗以及显示屏中的铟,,中国在全球小金属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形成了一种战略平衡——当其他国家在芯片领域限制我们时,我们则掌握着这些关键材料的供应优势。 以氮化镓为例,这种应用于5G基站和手机快充的核心材料,其原料金属镓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尽管其他国家试图建立自己的生产线,但建设工厂和技术积累都需要长期投入。 中国的做法很聪明,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出口,而是通过出口许可等管理方式,既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又能掌握主动权,这就好比小区物业不是不让业主停车,而是通过发放通行证来管理车辆。 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行动了,欧洲在忙着更新重要原材料清单,美国在拉拢加拿大、澳大利亚合作,日本在拼命研究回收技术,这场由小金属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但从长远来看,谁都不可能完全靠自己,今天你卡我,明天我卡你,最后大家都吃亏,最好的结局还是各国坐下来,商量出一个既能保证各自安全,又能共同发展的方案。 说实话,中国这步棋走得确实漂亮,别人在高科技上打压我们,我们在原材料上反制,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但我们要想清楚,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短期来看,握紧这些“王牌”确实能增加谈判筹码,但长期来说,如果每个国家都想着怎么卡别人脖子,全球产业链就会支离破碎,最后对谁都没好处。 记得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两个人抢一个橘子,最后发现一个人想要橘肉做果汁,一个人想要橘皮做药材,如果事先能沟通好,本来可以双赢的。 现在国际竞争也是这样,中国既是制造大国,也是资源大国,完全有能力带头推动合作,比如说,可以建立稳定的供应体系,既保证自己的安全,也让别人放心。 说到底,世界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真正的赢家不是最会掐别人脖子的人,而是最会交朋友、最会合作的人。 人类从石器时代走到今天,靠的不是互相卡脖子,而是互相合作,这次的小金属之争,说不定正是推动全球合作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