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加油站,已经对充电站下手了

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高速发展轨道以来,围绕能源补给设施的变革,市场上始终存在着几个备受热议的观点:充电站是否会全面取代传统加油站?现有的加油站是否终将转型为充电站?为何充电站与加油站无法简单划上等号?

这些疑问背后,实则映射出公众对能源行业转型路径的深层思考。人们似乎习惯性地将二者置于非此即彼的对抗框架中,认为新能源的崛起必然意味着传统能源设施的消亡。

但实际上,像中石化、中石油也在加速转型,通过加电、加氢等融合,提供多样化的能源服务。甚至一些加油站网点已经升级为洗车、购物、休息等等多元服务于一体的服务站,这不仅比传统加油站更高级,也比目前很多充电站也更人性化。

所以,当加油站遇上充电站,尤其是凭借着加油站现有的服务能力,完全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电动车的尽头不仅仅是充电站,也可能是加油站。如今,加油站涵盖充电服务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最近的中国石化合资成立新公司,涉及快速充电站业务。

就像有观点所说,“燃油时代,去中国石油体验高质量加油。电动时代,去中国石油体验高质量充电。”

01“多条腿”走路

表面上看,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使得充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似乎正步步紧逼加油站的生存空间。然而,深入探究会发现,这种竞争并非零和博弈,它们正逐步打破壁垒,走向融合共生,共同构建起多能互补的全新生态格局。

这一横向竞合现象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强力倒逼、政策引导的宏观调控以及企业战略调整的协同作用,三者共同驱动着能源补给领域的转型升级。

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看,加油站凭借其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成熟的网络布局,成为了充电桩布局的理想载体。

以湖北武汉的中石油盘龙大道加油站为例,该站在转型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将充电区与加油区保持20米的安全距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除了增设充电桩,还引入了光伏发电系统,配套汽车维修服务,设立快餐区等。

改造后的加油站成功吸引了新能源车主与燃油车主的双向流量,日均充电营收高达5000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加油站的转型进度存在显著差异。

以东莞为例,当地329座加油站中仅有8%升级为综合加能站,超过九成的加油站依旧维持着传统的运营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场地限制是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加油站由于面积有限,难以满足充电桩等设备的安装需求。

这种区域分化充分揭示出加油站转型的复杂性:在一线城市与能源重镇,如深圳、湖北等地,凭借着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而在中小城市及传统工业区,由于观念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转型步伐明显缓慢。

但一个清晰的事实是,传统能源巨头纷纷开启跨界布局,构建生态联盟。中石化还与蔚来展开合作,大力推广智能换电站,单站日服务能力可达312辆车,换电时间仅需4分30秒,极大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效率。

国家电网则与地方石油企业携手合作,试点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将充电桩与加油站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这种跨界联盟带来了诸多优势,不仅有效缓解了充电桩建设过程中电网接入的难题,还通过共享供应链与用户数据,降低了边际成本。

例如,东莞的某综合加能站巧妙利用闲置场地改造充电区,改造后充电车辆流量达到了加油车辆的2-3倍,同时带动了便利店与休息区的消费增长,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用户需求的变化同样是推动服务升级的关键因素。深圳笔架山公园的“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示范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站配备了咖啡驿站,为车主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采用液冷超充设备,20分钟即可将电车充满,充电体验可与燃油车加油相媲美。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加油站的转型不能仅仅局限于增设充电桩,而是要围绕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构建“充电+零售+休闲”的复合生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丰富服务内容,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进而提高客单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02“因地制宜”的选择

加油站的角色转变已不仅是业态形式的更迭,更意味着整个能源产业链条从供应端到消费端的系统性重构。这种纵向延伸打破了传统能源补给的单一属性,通过技术迭代、政策牵引,推动加油站从单纯的加油向综合服务转型。

一个非常鲜明的案例是,高压快充与换电模式的技术竞速,正在改写能源补给的效率标准。800V高压平台与350kW超充技术的成熟应用,使电动车补能时间大幅缩短至10-15分钟。

比如华为推出的全液冷超充终端,通过智能功率分配技术,可实现单枪600kW的极限输出,配合800V架构,充电5分钟即可续航200公里。而在重卡运输领域,换电模式展现出独特优势:宁德时代与三一重工合作的换电站,可在3分钟内完成重型卡车的电池更换。

技术路线的分化促使加油站根据区位特性选择转型路径。在城市核心商圈,中石化与蔚来共建的超充站集群,通过“桩群+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每平方公里5座超充站的高密度覆盖。

京港澳高速孝感服务区则打造“光储充检”一体化综合体,利用屋顶光伏板日均发电1200度,配合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同时集成车辆检测功能,使服务区单日服务车辆突破2000台次。

反观政策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车桩比2: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100%,并对综合能源站建设给予最高30%的设备补贴。

对此,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东莞出台“充电桩建设十条”,对符合条件的加油站改造项目给予每千瓦600元的补贴,同时将审批周期从45天压缩至15天。政协委员康传义进一步建议,推广可拆卸充电桩模式,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初期投资,适应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动态变化。

资本层面,充电桩行业吸引跨界玩家涌入:特来电、星星充电等第三方运营商凭借规模效应构建护城河;朗新集团通过AI大模型优化负荷预测与电力交易,提升运营效率58%。这种政策与资本的协同,加速了行业从“重资产扩张”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

比如朗新集团旗下新电途平台以聚合充电模式探索发展路径,正在通过数(智)化能力打通绿电交易与用户运营闭环,开展充电+储能、充电+售电、充电+虚拟电厂、充电+运维等实践,全方位助力场站实现降本增收,为场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站在能源革命的交汇点,加油站的转型已突破简单的业态叠加范畴。横向竞合中形成的多能共生生态,与纵向延伸带来的产业链价值重塑,共同构成了能源转型的立体图景。这场变革不仅关乎能源基础设施的迭代,更是中国迈向“碳中和”时代的关键一跃。

评论列表

小牛牛
小牛牛 13
2025-05-23 22:03
建个充电站不难,问题是在服务区!服务区是有高成本的,不像油车加油,电车充电时间长,长时间占用公共资源,服务区肯定不会像国家那样鼓励,他会收服务费的,所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费肯定会越来越高!
用户11xxx57
用户11xxx57 12
2025-05-23 12:12
增加充电站起不到多大作用,关健要增加换电站,让电车的电池全部通用,隔一段距离设一个换电站,这样电车走哪都没有续航焦虑,省时省力,换电便捷,电车普及率会大大提高甚至于普及。

外星特使 回复 05-23 14:35
对,像换煤气罐一样!

你恩我爱 回复 05-23 18:40
别说车,你手机就算是可拆式电池,拆多了会怎样?单单固定电池的螺丝螺母会不会断?。这么重掉出来就是空投炸弹!别说车的线头拆多了会怎样,你手机那条充电线插多两下会怎样。纯电起表直流360v,上个800跳下火会不会 生命在于燃烧-不能腐朽!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11
2025-05-23 20:32
加油站最大的门槛是地皮,相当难搞,一个加油站的投入两千万起步,我一个朋友想跟别人合伙搞个加油站。最后因为没有地皮,不了了之。而一个规模很大的快充站,只需要投入八十万,这是我跟充电站老板聊天知道的。
熊光仪
熊光仪 11
2025-05-22 23:00
小编没看到比亚迪和中石化合作兆瓦闪充?
只弹不唱
只弹不唱 6
2025-05-23 17:19
以后还将升级停车场,加油五星级酒店,充电、加油、娱乐、按摩等等一系列服务。[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大爷大妈给点儿吧 回复 05-23 20:42
本来充电是为了省钱,结果花了更多的钱?[笑着哭]充电站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位置,电车车主对峰电、谷电的敏感度,比油车车主对油价涨跌的敏感度更强烈!不同时段的电价可是对半砍啊!能让电车车主很方便地在谷电时间段充上电,才是充电站盈利的关键。

用户14xxx75 回复 05-24 09:15
本来电车车主大部分都是爱占便宜的人,你搞得高大上的,价格就上去了,,你这不是要电车车主的命啊!

外星特使
外星特使 4
2025-05-23 14:34
不再弄个沐早足,不配套啊!
海岸
海岸 2
2025-05-23 20:41
加油站充电贼贵,特别是高速路服务区的
用户10xxx41
用户10xxx41 1
2025-05-24 09:48
充电低谷价的时候排队,白天基本上又没人充。应该取消阶梯电价,全时段统一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