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后,一支不同于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革命武装诞生了,在此后经历反“围剿”斗争、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支队伍一扫过去旧军队的面貌,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主义,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这在近代以来是从未有过的。
在这些革命者中,有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他就是张国华将军。
张国华出生于江西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只读过四年半的私塾,识得些字。15岁时,张国华上了井冈山,加入了王佐、袁文才的农民武装,后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后,他又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此后,张国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军功,成长为了我军一名军政双全的高级将领。
1950年1月,张国华率领的18军原本要驻防川南,结果却突然接到了一纸调令,要改去西藏。
消息一出,畏难情绪很快弥漫军中,一些战士更是选择当逃兵。张国华得知消息后,当即下达了“逃兵一律不许进藏”的军令。
在进藏的誓师大会上,张国华更是将年仅3岁的女儿带来,向台下的战士表明自己扎根西藏的决心。邓小平也亲自前来参加,张国华讲话结束后,他更是第一个带头鼓掌。
随后,邓小平给18军题词:
“接受与完成党给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为了做好进藏准备工作,张国华连续数日不眠不休,投入到工作中。就连爱女患病夭折,他也来不及悲伤便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解放军发动昌都战役,“以打促和”。期间,张国华七天七夜没有睡好,直至胜利后,他才放下心来,而此时,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昌都战役的胜利为促进西藏和平解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1年5月,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张国华,大赞他“办了一件大事”。三个月后,张国华率军踏上入藏道路,在经历严寒、缺氧的极端恶劣环境后,于10月底抵达拉萨。
初到拉萨,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反动分子的煽动下向解放军扔石子、吐口水。对此,张国华严令战士们不准反抗。同时又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帮助藏族同胞治病、盖房、兴修水利,发展教育事业。
在张国华的领导下,广大藏民逐渐改变了对解放军的印象和认知,张国华将军更是被他们称作“佛光将军”。
张国华将军在西藏一干就是17年,因长期在西藏生活,加之任务繁重,积劳成疾,他的心脏、血压都出了问题。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会议期间突发心脏病,倒地不起。根据周总理指示,医疗专家组立刻赶赴参加抢救工作,但还是没能救回张国华。2月21日,张国华逝世,年仅58岁。收到噩耗的周总理,连续三次直呼“可惜了”。
3月11日,张国华的骨灰运至北京西郊机场,周总理亲自来到机场迎接。当天,空中飘起了细细的雨,周总理一行人身穿黑色中山装静静地等候在机场。在周总理身后,是在京的军中首长,他们神情肃穆,眼神悲伤。廖汉生将军更是双眼红肿,状态恍惚。
接到张国华的骨灰后,周总理伤心地说道:“中央正是要重用你的时候,你却走了。”
4月,毛主席在被问到是否接见四川干部时,突然神情哀伤地说道:“不见,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又过了一会儿,毛主席喃喃自语道:“我刚想调你进中央工作,你怎么就走了呢?”
参考资料:《红墙见证录(二)》、国防参考、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