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后期,美军损伤惨重,将前线部队换下,派来一直作预备队的日裔独立第五团。该团在对德作战中名声响亮。起初我军未察觉异样,得知是日军后裔后,全军激愤。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10月至11月,是朝鲜战争后期的一次关键战斗。联合国军试图通过夺取五圣山南侧高地来改善阵地态势。战役焦点集中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总面积仅3.7平方公里。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负责防守这些阵地,他们依托坑道工事顽强抵抗。 联合国军包括美第7师和韩第2师,投入大量兵力和火力。战斗从10月14日开始,联合国军先以炮火和空中轰炸压制阵地,地面部队随后跟进。志愿军在装备劣势下,通过灵活战术和补充兵力维持防线。整个战役持续43天,双方付出巨大代价。联合国军伤亡超过25000人,志愿军损失约11500人。这次战斗粉碎了联合国军快速突破的企图,稳定了中朝联军战线。 关于战役中所谓美军调遣日裔部队的说法,需从历史事实出发澄清。美军在二战期间确实组建过第442步兵团,这是一支主要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单位,于1943年成立,下辖第100独立步兵营等分队,总兵力约3800人。 该团隶属第五军,主要在意大利和法国战场作战,曾参与突破哥特防线和救援行动,获得多项嘉奖,包括多次总统单位嘉奖。该团以高伤亡率闻名,实际服役人数达14000多人,成为美国陆军历史上获奖最多的团级部队之一。但二战结束后,该团于1946年解散,并未以成建制形式参与后续战争。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虽有少数日裔士兵分散服役,但无独立日裔团级单位。 在朝鲜战争中,日裔美国人的参战情况有限。约有数百名日裔士兵加入美军,主要担任翻译、情报或后勤角色,少数进入一线作战单位。整个战争期间,日裔士兵伤亡411人,其中126人阵亡。这些士兵多为二战老兵或新征召者,分散在不同部队,并非集中编组。 美军在朝鲜战场的主要作战力量来自常规师团,如第7师、第2师等。上甘岭战役的具体参战单位包括美第7师第31团和第32团,以及韩第2师的部队。这些单位在战役后期因伤亡严重而轮换,但替换的是其他美韩部队,而非所谓日裔独立团。历史档案显示,无证据表明有成建制日裔部队被派至上甘岭前线。 战役进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0月14日至10月19日,联合国军发起猛烈进攻,志愿军第45师135团坚守阵地。联合国军动用数百门火炮和飞机,每天投弹数百吨。志愿军通过反击和增援,收复部分失地。第二阶段至10月30日,联合国军加强兵力,投入更多营级单位,但志愿军第29师和第44师及时补充,阻挡进攻。第三阶段进入11月,战斗转为拉锯战,联合国军多次尝试突破均告失败。志愿军利用夜间战术和炮火支援,逐步稳固阵地。整个过程中,双方火力消耗巨大,联合国军发射炮弹超过190万发,志愿军也付出相应代价。这场战役凸显了志愿军在劣势下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