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0年火海焚敌:烧光日军精锐骑兵,创下华北战场神话! 这场让日军骑兵胆寒的

1940年火海焚敌:烧光日军精锐骑兵,创下华北战场神话! 这场让日军骑兵胆寒的火攻,发生在百团大战期间的冀中平原。1940年秋,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的骑兵联队,仗着马快枪利,在河北肃宁一带烧杀抢掠,当地百姓恨得咬牙。八路军冀中军区第17团摸清了这股敌人的规律——他们每晚都会在一个叫“高庄”的村子休整,战马集中拴在村西头的大场院,四周是低矮的土坯墙。 战士们盯着那片场院犯了难。硬拼肯定不行,日军骑兵的马刀和机枪火力,近距离交手太吃亏。有人想起村里老人说的,这地方秋天干得厉害,场院里堆着不少麦秸和玉米秆,风一吹能滚老远。团长一拍大腿:就用火!可怎么把火引过去?日军哨兵看得紧,靠近村口就会被发现。 村里的猎户王老汉凑了过来,他指着村外那条干涸的河沟说:“顺着沟摸过去,离场院还有三十步,能扔手榴弹。”可光扔手榴弹炸不着麦秸,得带火种。通信员小李掏出身上的煤油灯,这是他晚上查哨用的,“把煤油泼在破布上,绑在手榴弹上,拉了弦扔过去,准能着!” 行动定在10月12日夜里。风是往西北吹的,正好朝着场院方向。二十名突击队员每人揣着两捆浸了煤油的柴草,顺着河沟爬。快到沟口时,哨兵的皮鞋声在土路上咯吱响,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哨兵转身往回走,突击队员像狸猫一样蹿出去,把柴草堆在场院外墙根,又摸回沟里。 团长在村东头放了两枪,日军以为八路军要从东边进攻,纷纷往村口跑。就在这时,小李拉燃了绑着煤油布的手榴弹,使劲扔向场院。“轰”的一声,火光瞬间腾起,紧接着,二十多颗“火种手榴弹”接连飞过去,麦秸堆“呼”地一下着了起来,火舌顺着风势往场院里卷。 场院里的战马惊得直蹦,缰绳挣断了不少,四处乱撞。日军骑兵慌了神,有的想解开马绳,有的想往外冲,可火已经把出口堵住了。麦秸烧得噼啪响,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战马的嘶叫声、日军的惨叫声混在一起。突击队员在沟里架起机枪,谁想冲出来就扫一梭子,把他们又逼回火场。 不到半个时辰,整个场院成了一片火海。等天蒙蒙亮,火渐渐小了,场院里剩下的只有烧焦的马尸和扭曲的马鞍,日军骑兵没烧死的也被机枪扫倒了,一百多匹战马全成了黑炭。村民们跑出来看,有人蹲在地上哭,不是怕,是解气——这些祸害终于被除了。 后来才知道,这股骑兵是日军号称“不可战胜”的第4骑兵联队的一个加强中队,参加过淞沪会战,手上沾了不少中国人的血。高庄这场火,不仅烧掉了他们的战马和装备,更打垮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日军后来在华北的骑兵行动明显收敛,再也不敢随便在村子里过夜。 这场战斗没费八路军一粒子弹在正面拼杀,靠的是对地形的熟悉,对敌人习惯的掌握,还有军民拧成一股绳的劲。秋火焚敌的故事,后来成了冀中平原上的佳话,老人给孩子讲的时候总会说:“不是咱的人少就怕他们,脑子活络,心齐,再厉害的豺狼也能治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