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傅作义病逝之后,他的夫人生活一度十分艰难。周总理得知此事,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温暖的决定…… 1974年傅作义病逝后,家里只剩妻子刘芸生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国家每月发的48元补助,只够买几袋面粉,日子紧得像绷直的弦。 消息传到周恩来那里,他立即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沉默片刻,掐灭烟头说道:“不能让功臣家人受苦,补助加到100元。”这道指令像一束光,照进了傅家清冷的四合院。 时间回到1948年寒冬,北平城外炮火连天。傅作义站在中南海书房里,盯着军事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箭头。长女傅冬菊推门而入,这位中共地下党员直言:“共产党不想让北平毁于战火。”她的话像重锤敲在傅作义心上——故宫、颐和园和几十万百姓的命运都系于他一人之手。 经过几天辗转反侧,傅作义最终在1949年1月签下和平协议。二十万国民党军放下武器,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免于战火。虽然背上了“降将”之名,但毛主席亲自接见他时说道:“宜生为北平立了大功,人民不会忘记。”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脱下军装担任水利部长。他跑遍黄河、淮河、长江流域,鞋底磨穿了不知多少双。1963年河北发大水,68岁的他拖着病体坚守在密云水库堤坝上,任凭旁人怎么劝都不肯离开:“水不退,我不走。” 这位水利部长还有个心愿——建一所水利学校。他亲手筹建北京水利学校,深夜还在批改教材,手指因常年握笔布满老茧。他曾对学生说:“治水就是治国,河清了民心就稳。” 傅作义去世后,妻子刘芸生守着四合院艰难度日。48元补助扣除买米买面后所剩无几,孩子们的学费成了最大难题。邓颖超探望时看到桌上只剩半碗剩粥,忍不住红了眼眶。经过周总理汇报,毛主席特批将补助提高到100元,这才让傅家孩子背上了新书包。 傅作义生前捐尽家产,早年开工厂赚的钱多数用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建国后更是全部上交国家。他从不觉得这是牺牲,只认为这是本分。而1974年那份特殊的补助,既是对功臣的肯定,也是一个家庭温暖的支撑。 【消息源自:《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2019-01-3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