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被伟人称为 “老祖母” ,我党唯一女创始人,33 岁血染旗袍,牺牲细节让人泪目。

被伟人称为 “老祖母” ,我党唯一女创始人,33 岁血染旗袍,牺牲细节让人泪目。   1928年5月1日,武汉余记里刑场的枪声震惊全城。33岁的向警予被刽子手用皮带勒住双颊,口中塞满石块,却仍拼尽全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她的旗袍浸透鲜血,却始终昂着头颅,让围观群众中有人惊呼:“这不是溆浦女校的向校长吗?”这个名字,曾让湘西山区的女孩们第一次捧起书本,也曾让上海滩的女工们挺直腰杆喊出“男女平等”。   当子弹穿透她的胸膛时,没人知道,这位被毛泽东称为“我党唯一女创始人”的革命者,内衣口袋里还藏着给女儿的遗书:“小宝宝,妈妈是为了千百万劳苦大众而牺牲。”   在湖南溆浦的崇山峻岭间,向警予的童年就充满传奇。1895年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她,8岁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   父亲向瑞龄打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俗,专门为她请来留日归来的兄长授课。少女时期的向警予最爱读《木兰辞》,常对镜挥舞木剑,幻想成为“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   这种骨子里的反叛精神,在1915年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彻底爆发——她带领周南女校的同学冲上长沙街头,用剪刀当众剪碎日货绸缎,高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场轰动全城的“剪布事件”,让19岁的向警予成为湖南家喻户晓的“新女性”,也让她看清:要改变女性命运,仅靠读书远远不够。   1916年,向警予做出一个震惊乡邻的决定:回乡创办溆浦县立女子学堂。她亲自翻山越岭劝学,最远走到距县城150里的龙潭镇。在一户苗家,她看到女孩蜷缩在灶台边剥玉米,立刻掏出《女儿经》说:“读书识字才能不当睁眼瞎。”   当得知家长担心学费,她当场脱下金镯子:“这个当押金,孩子读完书我再来取。”更令人震撼的是,她让女子和男子同堂上课,还开设缝纫、家政等实用课程。   有位大嫂怯生生问:“像我这样的年纪还能读书吗?”向警予笑着拉她坐下:“只要肯学,八十岁也不晚。”三年时间,学校从30名学生发展到300人,连私塾先生都开始效仿她的教学方法。   这种打破传统的做法,比美国公立学校实现男女同校早了整整12年。在法国蒙达尼的留学生活,彻底改变了向警予的人生轨迹。   1920年,她与蔡和森在塞纳河畔的自由结合轰动欧洲,被留学生称为“向蔡同盟”。两人在阁楼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向警予突然问:“如果革命成功,中国的妇女该如何自处?”   蔡和森指着窗外罢工的女工说:“她们的今天,就是中国妇女的明天。”   她在《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中尖锐指出:“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有推翻剥削制度,女性才能真正获得平等。这种将性别压迫归因于阶级矛盾的认知,比西方女权主义早了半个世纪。   1924年上海丝厂大罢工,向警予展现出卓越的斗争智慧。14家丝厂的1.5万名女工因工资被克扣集体停工,资本家勾结租界巡捕抓人。当巡捕冲来时,她站在高处大喊:“我们不是奴隶,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她还创办“女工补习学校”,既教识字又讲阶级斗争。有个女工问:“为啥男人能进工会,我们不行?”向警予反问:“你觉得织布机分男女吗?”   这场持续28天的罢工最终胜利,女工工资提高20%。事后,资本家咬牙切齿地说:“这个女人比十个男人还可怕。”而女工们却偷偷把她的照片藏在围裙里,称她为“我们的向大姐”。   大革命失败后的武汉,白色恐怖笼罩全城。1927年9月,向警予收到中央紧急撤离的命令,却把火车票撕碎扔进长江:“武汉三镇是党的重要据点,我一走,《长江》报就办不下去了。”   她化名夏易氏,在汉口绣花街租了间阁楼,白天扮成家庭主妇买菜,晚上用油灯编写传单。有次叛徒突然闯入,她抓起滚烫的烙铁砸向对方眼睛,趁乱从后窗跳下逃生。   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里,她写下37篇战斗檄文,其中《为反抗国民党屠杀告全国同胞书》被秘密印刷5万份,像惊雷般震动华中大地。连敌人都不得不承认:“向警予的笔杆子,比机关枪还厉害。”   向警予的牺牲细节,至今读来仍令人心碎。被捕当天,她正在给工人夜校上课,叛徒指着她喊:“就是这个女的!”她从容整理衣襟,对学生们说:“继续读《共产党宣言》。”   在狱中,敌人用竹签钉进她的指甲,她咬破嘴唇说:“要杀便杀,共产党人的骨头比钢铁还硬。”临刑前一晚,她把两枚银戒指交给难友:“这是和森送我的,替我保管到胜利那天。”   当囚车经过汉口英租界时,她突然用尽力气大喊:“帝国主义的末日就要到了!”围观的英国巡捕吓得脸色煞白,慌忙用枪托殴打她的头部。   这位被誉为“革命老祖母”的女性,留给后世的遗产远超想象。她创办的溆浦女校如今已发展成拥有5000名学生的现代化学校,“自治心、公共心”的校训依然刻在教学楼前。   蔡和森在《向警予同志传》中所写:“你没有死,你永远活在无产阶级的心中。”MCN双量进阶计划资料:传承警予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怀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