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服软”四个字,今天一早被港媒甩上封面——7月28日,长和突然发公告:原来只留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独家谈判期”作废,正式邀请中国内地投资者入局,一起瓜分228亿美元的全球43座港口资产。消息一出,港股长和应声涨近1%,但股民心里都清楚,这不是胜利,是被逼到墙角后的妥协。 故事要从今年3月4日说起。那天凌晨,长和宣布要把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在内的港口一口气卖给贝莱德,作价228亿美元。消息一出,全网炸锅,网友痛批“没脊梁”,国务院港澳办转帖《大公报》评论《莫天真 勿糊涂》直斥其“见利忘义”。3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发文质问“商人有没有祖国?”;3月18日,外交部罕见回应:“坚决反对经济胁迫”;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表态:交易必须依法反垄断审查,“没批不准动”。一时间,李嘉诚被推到中美地缘风暴的正中心。 贝莱德原本胜券在握,它背后是管理11.5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家队”,特朗普更在就职演说里放话“要把巴拿马运河收回来”。但算盘打到一半发现:没有中国点头,交易根本落不了地。彭博社6月底就放出风声:北京已放话,中资不参股,整盘交易就作废。贝莱德这才低头,7月26日主动放风“欢迎中远”。 现在最可能的剧本是:中远海运占30%—35%,贝莱德和地中海航运分余下股份,中远对运价、军舰通行等关键事项拥有否决权。李嘉诚想偷偷卖给美国人的“咽喉要道”,最终成了中美欧三方“拼桌吃饭”。从“瞒天过海”到“低头请中资”,不到5个月,老李的如意算盘碎了一地。 更深一层看,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买卖。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中国每年超6000艘次货轮要经过这里,集装箱里装着从义乌小商品到特斯拉零部件的一切。把港口全给美国,等于把外贸脖子递到别人手里。今天,中远一旦入局,中国货轮靠港权、优先装卸权、军事舰艇应急停靠就有了制度性保障,美国人再想“临时加费”“刁难船期”就得先问过中方股东。 别忘了,国家手里还有一张王牌:反垄断审查。4月27日,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强调“未获批准不得实施集中”。一句话,中资不进,交易就死。李嘉诚再有钱,也得在“国家利益”四个字面前低头。 故事还没完。贝莱德虽被迫让步,但围绕否决权细节、董事会席位分配,三方9月前还得继续拉锯。可以肯定的是,从3月的“偷偷卖”到7月的“公开请”,主导权已悄然易手——过去由资本说了算,现在国家利益可以一票否决。或许,这就是2025年普通人最该记住的一幕:当国家实力足够,商人再长袖善舞,也翻不过五指山。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局棋,老李是真服软,还是缓兵之计? 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 2025-07-28《李嘉诚,港口交易重大调整!公司刚刚宣布:将邀请中国内地投资者加入财团》 财新网 2025-07-28《长和售国际港口拟邀中国内地策略投资者入局》 证券时报 2025-07-28《李嘉诚旗下长和拟向贝莱德财团出售大部分港口 巴拿马港口亦列其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