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 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消费潜力,是任何企业都不敢轻易放弃的“唐僧肉”。2025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7万家美企在华累计投资超1.2万亿美元,年销售额达6000亿美元,平均利润率9%。 先看看中国市场到底有多大分量,2025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里的数摆着呢,7万家美企在华砸了超过1.2万亿美元,每年销售额能到6000亿美元,平均利润率9%。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投100块能稳赚9块,放眼全球也找不出几个这么稳的市场,再看看咱们国内的消费劲儿,国家统计局刚出的数据,2025年前八个月,全国人买东西就花了32万多亿元,比去年还多了4.6%,网上买东西更是涨了9.6%,光实物商品网上就卖了8万多亿。 你想啊,14亿人里头,不管是城里的还是乡下的,消费都在涨,乡村消费增速比城镇还快,这市场能不吸引人吗? 有人说美企可以去东南亚、印度这些地方,可我得说句实在的,那些地方看着人多,真不是那么回事。 就说东南亚,东盟十国加起来GDP才3.8万亿美元,还不如中国一个国家的规模,印尼算是东南亚最大的市场了,2.8亿人,可人均GDP才不到5000美元,也就咱们2010年的水平,大多数人每月支出就几百块人民币,能买得起多少美企的高端产品? 泰国人均GDP高点,也才刚到咱们2013年的水平,美企在华卖6000亿美元的货,要是挪到东南亚,就算把整个东盟的食品饮料市场都占了,也才几千亿美元,还得跟本土企业抢,哪有在中国赚钱痛快? 再说那些喊着撤走的美企,真能说走就走吗?1.2万亿美元的投资可不是纸片子,建的厂房、铺的供应链,都是钉死在这儿的。 就像埃克森美孚,今年七月刚在广东惠州投产了个大石化项目,这是美企在华独资的第一个重大石化项目,花了那么多钱,建了那么多世界顶级的装置,能说撤就撤?他们自己高管都说这是“发展新篇章”,当地政府在通关、许可这些事上都给了力,人家傻吗? 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要搬走?而且现在中国还在出政策稳外资,又是扩鼓励目录,又是支持外资再投资,前五个月新办的外资企业就涨了10.4%,这说明聪明的企业都在加码,不是在跑路。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供应链和消费层次,这是别的地方学不来的,埃克森美孚的项目选在惠州大亚湾,那儿早就聚了壳牌、巴斯夫这些巨头,原材料、物流、技术工人全配套,搬走了去哪找这么全的产业链? 就拿家电来说,咱们前八个月家电销售额涨了14.3%,家具涨了18.6%,这都是消费升级的劲儿,老百姓有钱了愿意买好东西。 东南亚人大多还在为基本的吃穿发愁,49%的消费都花在食品上,哪有闲钱买高端家电?美企在华9%的利润率,去了那些地方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还有人说美企可以回美国本土,可美国市场早就饱和了,想再涨销售额比登天还难。中国不一样,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体育用品,都在涨,前八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涨了20%多,体育娱乐用品涨了16.9%,这些新增长点都是美企盯着的肥肉。 真把中国市场丢了,竞争对手立马就会抢上来,比如欧洲企业、日本企业,还有咱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到时候再想回来就晚了。 说白了,那些喊着“全部撤走”的话都是虚的,真要动真格的,最先疼的是美企自己,1.2万亿的投资收不回来,6000亿的销售额没了,9%的利润泡汤了,股东们能答应吗? 中国市场不是想进就能进,想走就能走的,这么多年攒下的客户、供应链、品牌口碑,都是实打实的家底。 再说咱们的市场一直敞着门,只要好好做生意,就欢迎,可要是非要跟着搞关税战,最后吃亏的肯定是那些拎不清的美企。 我敢笃定,不管关税战闹得多凶,真正聪明的美企都不会真的撤走,顶多喊喊口号。毕竟14亿人的大市场,每年还在稳稳增长,这种机会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 谁愿意把到嘴的唐僧肉吐出去?除非是真糊涂了。那些说“找下家”的,说白了就是没看清现实,中国市场的分量,不是随便哪个地方就能替代的,这一点,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