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制造业

第二批11只浮费基金上报 覆盖高端装备、医药、制造业等主题

从此次上报产品从名称看,除全市场选股产品外,还有4只为聚焦行业或者主题的产品,覆盖高端装备、医药、制造业等行业主题此外,个别产品还采取了发起式安排,进一步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记者了解到,与首批产品一致,各家...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5个月我国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2%

格隆汇7月4日|据国家税务总局消息,...其中,装备制造业、数字产品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12.1%和12.1%,特别是计算机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6%和19.4%。转自:格隆汇APP
印度富士康工厂陆续撤回了中国大陆员工,这些员工基本都是高级工程师或者熟练技工,鸿

印度富士康工厂陆续撤回了中国大陆员工,这些员工基本都是高级工程师或者熟练技工,鸿

印度富士康工厂陆续撤回了中国大陆员工,这些员工基本都是高级工程师或者熟练技工,鸿海位于印度南部的iPhone工厂已陆续通知多数中国员工返国,过去两个月时间,已经撤离了超300多人。近年来,随着苹果公司逐渐把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保证技术落地,鸿海集团必然要把一批有经验、懂流程的员工直接派往新工厂。这些工程师负责的是产线搭建、设备调试、流程优化这些核心技术任务,因为本地团队刚刚起步,所以这种高端制造的复杂流程必须依赖中国工程师这类技术骨干撑着。苹果在印度大举扩产是想推动本地制造业升级,同时弱化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而且印度政策层面也很欢迎苹果、鸿海这样的大企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创造更多就业和技术转移机会。双方你情我愿,但真正走起来,公司才明白,高端制造不光需要投入资金,更离不开对技术积淀和管理经验的支撑。这次突然集中撤回员工肯定不是简单的“人事调整”这么轻描淡写,最近中印关系不算太好,两个国家在多个领域都有摩擦,再加上全球产业链的敏感节点,制造业巨头必然要提前作出相应的调整。印度对于外籍员工和技术流动的限制也在逐渐增加,一些政策开始收紧,对外来员工的工作签证和管理提了新要求。如果说此前中国技术骨干在印度工厂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现在印度本地也有意识地开始扶持自己的工人、培养本地工程师,其实是产业发展的正常阶段。富士康的印度工厂撤回这千把号技术骨干,对生产线产生的空档影响相当直接,许多精密生产、设备维护、品控环节一下就缺了“老司机”,本地员工顶上去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游刃有余。新款iPhone量产进度、工厂整体技改和产能爬坡,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不只是生产流程本身,整个产业链的人员配套、经验传承都会暂时受到冲击。对印度本地来说这其实是一场不小的考验,苹果想复制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可现实比设想要棘手得多,无论工厂建设、员工培训还是整体管理模式,印度和中国存在不少差异。更何况,产业生态、当地配套、上下游形成合力,这一系列问题短期内很难补齐,虽然官方常常讲究“自力更生”,但短时间内缺乏充足技术工人的事实摆在面前,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的难度不小。对于苹果这样的国际企业来说,本来多地布局就是为了把地缘风险降到最低,可一旦哪里“短兵少将”,产线就很容易卡脖子。从整个亚洲来看,各国都在积极争取制造业话语权,但制造业“护城河”的最关键环节依然在于人,中国能有全球领先的制造能力,靠的是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工程师红利和熟练工人队伍,这不是单靠搬迁工厂、引进设备就能马上复制到其他国家的。印度政府对供应链巨头撤回部分外籍员工也公开表态,认为本地有能力通过全球招聘和自身培养,慢慢填补人才缺口,他们一边提倡全球化人才流动,一边积极推动本土培训计划。在纸面政策上这么做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产业升级带来的技术门槛、以及管理上的各种摩擦,都不是靠喊口号能立刻解决的,对苹果、对鸿海这些跨国厂商来说,可能也深感“本地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高端岗位难以一蹴而就”。只搬迁设备、只靠本地劳动力远远不够,真正让一个国家具备强大制造能力的,是一个庞大的、持续成长的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才群体,这才是产业链高端的根本保障,也是各国在全球供应链博弈中拿得出手的砝码。这波撤回事件给所有想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国家一次提醒:政策和资金很重要,但最终支撑高端产业的,还是靠脚踏实地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积累。对于印度来说这也是一次现实的考验,如果不能尽快弥补高端人才短板,印度本地高端制造的发展节奏可能确实会受挫。而对于苹果、鸿海这样的全球巨头来说,也必须重新考虑“技术本地化”与“全球调度”的新平衡,系统完善本地人才输送和培养体系,减少对单一来源的过度依赖。
前5个月利润同比增长7.2%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前5个月利润同比增长7.2%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装备制造业的效益保持较高水平,电气机械、飞机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体现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活力。数据显示,1至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比1至4月增加6034.1亿元,同比下降1...

德州新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企业1家

6月26日,省发展改革委分别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以及第六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名单。德州市申报的“德城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成功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

国家统计局: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凸显“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1—5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支撑作用突出。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

江阴银行:2024年贷款增速放缓,信贷重点投放制造业领域

此外,公司在制造业贷款方面表现突出,仍然是制造业贷款占比最高的上市银行之一。公司积极响应地方产业发展导向,致力于支持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公司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其影响呈现结构性分化,部分传统出口导向型...

调研速递|江阴银行接受永赢基金等3家机构调研 聚焦经营与制造业贷款情况

2.制造业贷款结构及中美贸易影响:江阴银行作为扎根制造业第一县的地方金融机构,始终秉持“服务制造、支持实体”的信贷投向策略。其制造业贷款结构呈现“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的双轮驱动特征。传统产业:纺织、机械、...

HTFX外汇:英拟降能耗成本助制造业

6月24日,HTFX外汇表示,英国政府计划大幅削减本国制造业的工业能源费用,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相较于主要的欧洲对手。据报道,政府将于下周一公布一项数十亿英镑规模的财政支持计划,涵盖对高能耗行业的税收...
除了出口,俄罗斯的进口也离不开东大,去年俄罗斯总共进口了2800多亿美元,其中来

除了出口,俄罗斯的进口也离不开东大,去年俄罗斯总共进口了2800多亿美元,其中来

除了出口,俄罗斯的进口也离不开东大,去年俄罗斯总共进口了2800多亿美元,其中来自中国的部分也超过一千亿,快到一半。没有东方这块市场,俄罗斯的出口和进口体系很难撑住,这点已经从数据里说明白了。其实,很多俄罗斯人也觉得,眼下还是有些可以谈判的资源,比如图们江出海口这个问题,卡了很多年,他们明知道技术上不是事,但迟迟没推进。如果把旧桥拆了,换一座高点的新桥,东北的货物就能直接走海路,大大减短运距,节省不少运输成本,也能提升国际竞争力。除此之外,这个出海口还能和北极航道形成配合,货能更快出海,国家物流也上了新台阶。不过,俄罗斯这边很多决策还受过去苏联时代“老大哥”思路的影响,总觉得有点放不下架子。他们一方面梦想恢复昔日的强国地位,另一方面又多次试图西进,比如几次想加入北约,但次次碰壁,反倒是北约五次向俄罗斯家门口扩张,各种制裁也没停过。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俄罗斯太大,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不可能真把他们拉进圈子,因为一旦俄罗斯真的进了西方体系,美国能不能还当老大都难说,欧洲那几个传统大国更不会同意。北约现在还以俄罗斯为假想敌,没有俄罗斯当对手反而没法坚持自己的独特地位,这也是硬伤。讲到俄罗斯本身,它现在经济结构非常单一,基本就是靠卖油卖气和军工产品。苏联时代好歹工业还全点,现在呢,民用制造业基本已经撑不起来了,汽车都快做不出来。人口也压力大,老年人比例越来越高,影响升级转型的可能性。就算俄罗斯国内经济撑得住,技术也跟不上了,信息时代错过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浪潮没赶上,这些技术差距不是靠烧钱能补回来的。没有高端制造业,靠卖资源,赚的钱又被寡头瓜分掉,根本没有动力去创新升级,就这样来回转圈。所以俄罗斯未来真正能靠上的,就是东方这片市场。中国这样的国家,正好有的是市场技术工业品,俄罗斯需要的这些东西中国都有,而中国又很缺资源,比如油气、矿产,这些俄罗斯还供应得起。一来一回,两边本来就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和欧洲其实盯着的目标就是能不能肢解俄罗斯,让它彻底失势。但中国的态度一直简单,就是你有资源我有市场,一起合作就行,不管你的内部怎么搞,这对一心想保持独立的俄罗斯当然很吸引人。放眼未来十年,这种经济上的配合只会越来越紧。俄罗斯会更多依赖中国市场,能源出口、工业品进口,都是这样。基础设施和技术引进方面,俄罗斯估计也会加大从中国引的力度,比如5G、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没有这些技术,俄罗斯很难在全球立足,而要自己研发显然来不及也不现实。从地缘角度看,俄罗斯还是能帮中国在国际压力方面分担一些,美国就会两头顾不上,实力会被分散。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谁都看得出来中国这趟发展的快车吸引力特别高,不只是俄罗斯,像日韩这些邻国也在谈自贸区,想着能不能也搭一把。如果俄罗斯不能及时决定,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捞到。一旦俄罗斯彻底转身,对它来说,很多技术、出海的新口岸,甚至物流都会更顺畅,像北极航线这些合作都能更深入。其实俄罗斯倒向东方,不是出于多深的情感想法,就是因为现实摆在那里,没得选。环顾全球,除了中国这样的国家,俄罗斯已经没有其他真正可靠、有实力、有市场的依靠了,这就是局面。大家怎么看俄罗斯的现实选择?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