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想以一个班的兵力对抗敌人一个师,简直就是送死!”上级坚决否定刘子林的提议,可是偏偏刘子林就用一个班12人不费一枪一弹,就俘获敌军2700人的一个师。刘子林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又是怎么样做到的? 说起刘子林这个人,得从他小时候说起。他1926年出生在河北武安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河北正闹着军阀混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鬼子很快就打到武安,县里的国民党部队一看势头不对,直接扔下阵地跑了。刘子林的父亲和其他乡亲被日军抓起来关进监狱,眼瞅着要遭殃。幸好八路军129师及时赶到,部队一到就把日军撵跑了,顺手把监狱里的老百姓全救出来。刘子林当时才11岁,眼见这事儿,就一咬牙报名参了军,从此跟着部队干革命。 刚入伍的时候,刘子林年纪小,个头也矮,部队领导考虑到他不适合上前线,就把他安排到后方单位。先是在卫生院帮忙照顾伤员,那活儿不轻松,得帮着换药、抬担架啥的。接着又调到报社和宣传队,负责印报纸、发传单,跑前跑后地宣传抗日。虽说这些工作离战场远,但刘子林干得卖力,边干边学,很快就对部队的事儿摸得门儿清。他老想着上前线打仗,可领导总说你还小,等长大点再说。这么一耽搁,他就在后方待了好几年,期间听了不少前线战士的经历,越听越心痒。 到1942年,刘子林16岁了,终于有机会调到寿阳县一个交通站,当交通员。啥叫交通员?就是负责传递情报信件、接送人员的那种活儿。这地方在敌占区,风险大得很,日伪军到处设卡,稍不留神就得栽。刘子林为了方便行动,改了个当地名字,学了土话,还弄了张假良民证,伪装成老百姓。靠着这些,他多次在日军眼皮底下运情报出去,好几次让部队提前知道敌人的扫荡计划,帮着粉碎了他们的行动。1943年,他正式入党,这也让他在部队里的位置稳了些。 入党后,刘子林转到太行军区西阳的武工队,这支队伍专门在敌后搞武装工作。他从普通队员干起,很快就因为胆子大、脑子活,升了小队长,后来又当上连队副指导员、副连长。到1947年,他已经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25旅74团3营8连,当了连长。那时候国共内战正打得火热,刘子林带着部队参加了上党战役、渡江战役这些大仗。特别要提的是淮海战役,那年秋天,第九纵队74团负责阻击国民党援军,刘子林的8连守双河桥阵地。这地方是平原,没啥天然屏障,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全上,火力差得老远。结果他们顶了六天,伤亡不小,刘子林右手还中了弹,但阵地没丢,直到主力把黄维兵团全歼了才撤下来。这仗打完,8连被评为模范连,刘子林也得了头等功。 淮海战役一结束,部队继续南下追击国民党残部。1949年4月,刘子林带着十来个战士追得太猛,一下子跑了四五百里,孤军深入到国民党143师的防区里。没想到他们没退回去,反而侦察到敌师长阎尚元带着3000多人跑到龙坑岭休整。刘子林带7个战士,扛着3支步枪、3挺机枪和一门野炮,摸到敌人附近。趁对方松懈,突然开火,敌军本来就慌了神,一下子溃散,阎尚元也被抓了。就这么8个人击溃了一个师,这事儿在部队里传为奇谈。 不过,刘子林更大的名头还是1949年10月在广东阳江追击战里立的。那时候广州刚解放,刘子林升了3营副营长,带着前卫连冲在最前面。路过台山以西的那个扶圩,当地游击队报信,说国民党保安第四师驻扎这儿,离得不远就有他们的前哨。刘子林带人过去,很快就俘了那些哨兵。审问后,知道敌代师长关中岳的位置和通行暗号,还打听到对方只休整一晚,第二天就撤。主力部队还在后头几十里,时间紧,刘子林就向上级请示,说带一个12人突击班直插师部,抓敌师长。上级一听,觉得太冒险,差点就否了,说这等于送死。可刘子林坚持,列了理由,加上他之前战绩硬,最终领导同意了。 行动那天晚上,刘子林挑了12个精干战士,每人带一支冲锋枪,从俘虏身上扒了国民党军服换上,用俘虏当向导。报了暗号,骗过城门哨兵,摸到指挥部附近,控制了门口和暗哨。冲进去就把枪口对准关中岳,他一看势头不对,就通知两个团长,全师无条件投降。就这样,不开一枪一弹,2700多人全缴械了。这事儿在解放军历史上创了记录,刘子林23岁就成了战斗英雄。 这之后,刘子林的军旅生涯继续往前走。1950年9月,他去北京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那时候毛主席还接见了他们这些英雄。会议上表彰了不少人,刘子林的经历被当典型讲。回部队后,他随第二野战军进四川,负责剿匪和接管地方。那些年西南匪患严重,刘子林带队进山,抓了不少土匪头子,帮着稳定了后方。1950年代初,他去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提升了指挥水平。1955年授衔上校,那时候全军大授衔,他排在上校序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