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看瑞典就全明白了,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把

一个国家能蠢到什么地步?看看瑞典就全明白了,这地方三十年前富得流油,人均GDP把美国甩在身后,靠卖军火躺着数钱,街上安全得能让孩子随便撒欢。结果现在满大街难民扎堆,本地人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你猜怎么着?这一切,全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 三十年前,提起瑞典,全世界都是羡慕的眼光。战斗机、潜艇、火炮,什么都卖,生意做得红火。嘴上说着“永久中立”,赚钱却一点没耽误。财富不断涌入,人均GDP甚至一度超过了美国。 那时的瑞典生活,确实安逸。医疗免费,教育全包,养老有国家兜底。街道干净得看不到一点纸屑,警察甚至有些无所事事。 但安逸的日子过得太久,整个社会的关注点开始转移。环保、平权、国际责任,这些理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后,难民潮来了。对于一个高举“博爱”与“人权”的模范生,答案似乎只有一个,敞开大门。瑞典确实这么做了。 他们一边宣扬人道主义,一边指望新来的人能填补劳动力缺口。结果却发现,许多人只是冲着福利来的,既不工作,也不融入。这个坑,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挖的。 对普通瑞典人来说,生活开始不对劲的第一个信号是账单。从2022年到2023年初,瑞典遭遇了72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食品通胀,物价涨幅超过20%。 黄油、鸡蛋这类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了三分之一,一些蔬菜的价格甚至直接翻倍。能源价格也高到离谱,连首都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都在圣诞节期间因为付不起电费,而取消了传统的灯光装饰。 为了控制通胀,瑞典央行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他们告别了长达七年的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时代,开始快速加息,到2023年9月,基准利率已升至4%。 这个举动的影响立竿见影,但首先倒下是经济本身。瑞典家庭本就普遍背负高额债务,平均债务是年净收入的两倍以上。随着房贷利率在一年内飙升近九成,无数家庭的财务状况被推到了崩溃边缘。 家庭的日子不好过,企业的处境同样艰难。仅在2023年上半年,就有近四千家公司申请破产,创下十年来同期的最高纪录,其中酒店和餐饮业的倒闭潮尤为严重。 瑞典经济已经明确进入了衰退通道,2023年第二季度萎缩2.4%,第三季度萎缩幅度进一步扩大到3%。 瑞典引以为傲的高福利制度,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其固有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慷慨的福利体系需要高税收支撑,瑞典的个人所得税最高可达60%,企业所得税也超过20%。 沉重的税负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一些公司干脆将总部迁往他国,这是在削弱国家的经济根基。 同时,过于优厚的失业保障可以领到原工资的90%,也让一些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长期依赖福利生活。 如果说经济和福利问题是瑞典的内部挑战,那么失控的移民问题,则直接撕裂了社会。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时,瑞典以人道主义为名,按人均计算,接纳了规模最大的难民群体,一年之内就有16.3万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移民涌入。 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新移民未能在瑞典找到工作,长期依靠福利生存,加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更严重的是,社会秩序随之崩坏。瑞典政府划定出数十个“脆弱地区”,这些区域的居民八成以上有移民背景,实际上成了与主流社会隔绝的社区。 警方数据显示,超过70%的严重性犯罪与有难民背景的人群相关。瑞典曾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如今却成为欧盟枪支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地方。帮派之间的暴力冲突甚至开始波及到邻国。 这种有些脱离实际的政策倾向,在能源领域也体现得很明显。为了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的宏伟目标,瑞典陆续关闭了多座稳定供电的核电站,转而依赖风能和太阳能。 但这些能源的供应极不稳定。就因为风力不足,瑞典的电价一夜之间暴涨了近三倍。这种不周全的能源转型,让整个国家都付出了代价。 社会层面的巨大分歧,不可避免地反映到了政治舞台上。在过去十年里,主张收紧移民政策的极右翼政党,支持率从不到6%一路飙升至超过20%,成为议会第二大党。 这标志着瑞典社会长期以来的共识已经不复存在,而政治上的对立和消耗,又让解决实际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瑞典提醒我们,任何政策,无论是关于福利、移民还是环保,一旦脱离了本国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即便初衷再好,也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信息来源:《“焚经”事件:瑞典与穆斯林国家添新怨》,光明网,2023年7月30日。

评论列表

欻欻欻
欻欻欻 2
2025-09-26 19:07
瑞典是欧洲最反华的国家,这个国家生死存亡与我们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