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刚进人民大会堂,美就传出新消息,特朗普想收手,太晚了。在冯德莱恩踏进人
冯德莱恩刚进人民大会堂,美就传出新消息,特朗普想收手,太晚了。在冯德莱恩踏进人民大会堂的同一时刻,华盛顿突然传出三条爆炸性消息:特朗普高调宣布中美贸易谈判“处于收尾阶段”;美国将对全球多数国家统一征收最低15%简单关税;有消息透露美欧关税谈判接近完成,美国对欧关税可能从威胁的50%大幅降至15%。而就在四个月前特朗普还在意气风发的点燃全球贸易战火,此时特朗普为何急于收手?4月2日,他宣布实施覆盖广泛的“对等关税”,目标不仅包括主要竞争对手,更罕见地将欧盟、日本等长期盟友纳入打击范围。当时的特朗普或许没有想到,这张亲自精心编织的关税大网,最终会将自己的手脚紧紧缠绕。在美国关税的施压下,各国的反击力度远超白宫预期。在汽车关税问题上,印度展现出钢铁般的强硬,态度之坚决令美方措手不及;日本虽已签约,但超过75%的日本网民痛斥协议出卖国家利益;巴西、加拿大等国同样筑起关税壁垒,拒绝向美国低头。更关键的是留给特朗普的时间不多了。7月27日至30日,中美第三轮贸易谈判将在瑞典举行,但美方手中筹码正不断缩水。前两轮谈判中,中国在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上寸土未让。而美方新增的要求是让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这一点已触及能源安全红线,中方几乎不会妥协。此时的特朗普释放“谈判收尾”信号,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烟雾弹。一位国际贸易观察家犀利指出:“这不过是谈判心理战,企图制造协议达成的舆论氛围,给中国施加无形压力。”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布鲁塞尔时,他可能低估了欧盟的反击决心。今年4月,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威胁,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出欧盟首次动用“反胁迫工具”的警告:“我们有能力予以应对。我们有谈判的实力。我们有能力反击。”事实证明,冯德莱恩不是在嘴上说说而已。三个月后的今天,冯德莱恩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针对波音飞机、美国汽车和波本威士忌等关键出口产品,准备实施30%的报复性关税;涉及商品价值高达1170亿美元。甚至,欧盟首次动用反胁迫工具,打击美国科技巨头在欧洲市场的生存根基。此时,德国的态度转变成为欧盟关键转折点。作为欧盟最大经济体和出口国,德国原先主张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当美国贸易代表要求欧盟接受15%或更高的基础关税,且拒不给予汽车行业任何豁免时,柏林方面的耐心终于耗尽。特朗普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威胁,反而成为欧盟转向东方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