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国民党史上曾有两位特级上将,第一位是蒋介石,还有一位是李烈钧将军。国民党的特级

在国民党史上曾有两位特级上将,第一位是蒋介石,还有一位是李烈钧将军。国民党的特级上将相当于大元帅军衔,一级上将相当于元帅,二级上将相当于大将和上将。中将相同,少将相当于少将大校,甚至上校。 李烈钧1882年出生在江西武宁一个普通村子,那时候清朝还摇摇欲坠。他家境一般,父亲参加过太平军,这对他后来走革命路有影响。1902年他考上江西武备学堂,学了两年军事基础知识。1904年公费去日本留学,先在东京振武学校待了阵子,然后转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那几年他接触到孙中山的思想,1907年加入同盟会,成为早期会员之一。你觉得留学经历对他影响大不大?当时很多革命者都去日本取经,这帮人后来成了民国骨干。 回国后,李烈钧投身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组织江西起义,革命成功后当上江西都督,管军政事务。1913年袁世凯称帝野心露骨,李烈钧参与二次革命,在湖口起兵对抗,但失败了,只能逃到日本。你想想,这时候他要是妥协,会不会就没后来的事了?1915年护国运动,他当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从云南打到广西,帮着推翻袁世凯。1916年他加入滇军,指挥部队去广东,支持孙中山护法。 1920年代,李烈钧在广州军政府当总参谋长,帮孙中山谋划军事。北伐时他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顾问,1931年进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当委员。1935年他拿到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军衔,这在国民党里算高了。他一辈子参与好多革命运动,从同盟会到国民党元老,跨度大。你觉得他这种人为什么能活到抗战后期?可能是因为他不直接掌兵权,避开内斗锋芒。 国民党军衔1935年改革前乱七八糟,将军满街跑。1935年4月1日,国民政府推出新制度,分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五级。特级上将最高,相当于大元帅,只给最高军事长官。林森作为国民政府主席,给蒋介石颁了这个衔,蒋介石从此独享。你想想,为什么特级上将只给蒋一人?这明显是巩固个人权威的手段,一级上将像元帅,二级上将对应大将上将,中将不变,少将包括少将大校上校级别,目的是统一杂乱军制。 蒋介石拿特级上将后,长期管军事。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张学良扣押蒋介石,逼他抗日。事变解决,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就被扣,准备军法审判。军法规定,审一级上将得用高一级的人主审,蒋介石不能亲自上,就挑李烈钧当主审官。为符合规矩,临时升李烈钧为特级上将。你觉得这临时升衔有啥深意?纯粹是走形式,确保审判合法性。李烈钧就这样成了第二个特级上将,但只当了十几天,审判完就降回二级。 审判1936年12月31日开始,李烈钧主审,张学良判十年徒刑,其实是长期软禁。这事暴露国民党内部权力游戏,军衔成工具。你想想,如果没这个临时升衔,审判还能进行吗?这反映出蒋介石操控司法的现实。李烈钧资历老,被选上也因为他德高望重,不容易出岔子。国民党史上就这两个特级上将,蒋是常任,李是临时,这对比鲜明。 西安事变后,李烈钧还在国民党干活。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他把五个儿子送上前线,当军事委员会委员,参与抗战规划。你觉得一个元老为什么这么积极?可能是革命老本色。抗战中他去昆明养病,带小儿子李赣骝避战,处理地方军务。1943年移到重庆,继续当元老,出席党务会议。 1945年日本投降,李烈钧淡出军务。1946年2月20日,他因高血压心肌梗塞在重庆去世,64岁。国民党给他国葬,蒋介石出席。你想想,这结局对一个革命者来说算啥?从同盟会到抗战结束,他见证民国兴衰,但没看到统一。遗体先葬重庆,1962年和妻子合葬江西老家。他的儿子们抗战后分散各地,有的继续军政生涯。国民党军衔体系到1975年蒋介石死后,1980年才取消特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