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完成71.79万套房屋登记化解任务,太原多维度协同攻坚书写不动产登记民生新答卷

“住有所居”是民生之基,“居有其证”是民心之盼。面对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这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课题,今年8月份以来,太原市始终秉持“人民登记为人民”宗旨,以机制、部门、数据、服务、流程“五维融合”为核心抓手,从政策突破破题、一线督导发力到服务升级落地,打出一套针对性强、实效突出的“组合拳”,全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相关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已完成71.79万套房屋的登记化解任务,化解数量位列全省第一,让承载群众期盼的“小红本”,真正成为镌刻民生幸福的“温暖印记”。

明确目标,形成闭环工作格局

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顶层设计是关键。太原市坚持“高位推动、政策先行”,通过密集部署、精准施策,为问题化解明确路径、划定施工图。

8月1日,太原市专题召开“化解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工作部署会”,明确提出“以‘应登尽登、愿登尽登’为目标,依法依规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零”的核心要求。工作启动后,太原市委、市政府持续召开专题会、调度会,层层压实责任;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全市不动产登记部门深入学习自然资源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针对“未竣工验收、涉法涉诉、土地抵押、税费欠缴”等4大类前端核心堵点,逐一研究政策适配方案,确保“有规可依、有策可循”;同时,制定《太原市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检查帮扶工作方案》,细化“未办证群众再动员、登记台账再核实、问题线索再梳理”等8项重点任务,为基层执行提供清晰指引。

在此基础上,太原市构建起“政府统筹抓总、纪委监督督办、部门协同牵头、社区网格参与”的工作体系,明确“树牢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协同意识”的工作要求: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派出6个不动产登记服务小组,与6个城区建立“一对一”常态化对接机制;针对“清零台账”中未转移登记的房屋,逐项目剖析前端历史遗留问题根源、明确责任主体;对涉及省直、市直部门及省属、市属企业的项目,通过发函督办推动责任落实;对因个人材料缺失、认知偏差未办证的群众,通过社区宣传、入户动员引导主动申办,形成“分类施策、层层压实”的闭环工作格局。

现场办公,打通遗留“硬骨头”

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多为“老大难”,需以“监督加压、协同发力”破局。太原市纪委监委与各职能部门同频共振,既做“督导员”又当“攻坚员”,直击问题核心、破解历史顽疾。

“绿地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必须扛起政治责任!要在现有每周办理20户的基础上,将涉前端遗留问题项目的办证效率再提升!”8月19日,在晋源区绿地外滩中心项目现场办公会上,太原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张建生直击企业缴税慢、办证效率低的问题,当场督促企业立下增加每周办证量的承诺。这一场景,正是太原市纪委监委以“监督的再监督”推动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的生动缩影。

自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开展以来,太原市纪委监委组建专项督导小组,深入各城区项目一线,通过“解剖麻雀”式调研、现场办公会等方式,破解历史遗留难题。截至8月25日,张建生主任率队先后赴六城区开展三轮专项督导,针对多个“硬骨头”项目压实主体责任、精准施策。

督导之外,部门协同更是“攻坚合力”的核心。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行政审批、住建、房管、税务等部门建立“周会商、月调度”机制,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共享项目审批档案、税费缴纳记录、房屋权属信息等关键数据,避免群众因前端环节信息断层“多部门跑、重复提交材料”;针对“开发商失联、主体缺失”的前端遗留项目,由政府指定代建单位或属地街道“兜底”办理,有效破解“部门推诿、流程梗阻”等历史顽疾。

截至目前,已有92个长期停滞的涉前端遗留问题项目通过“督导联动”实现突破性进展。

服务提质,圆了群众“持证安居”梦

在推进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的同时,太原市更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就近办”升级,打造“亲民、利民、近民、便民”的服务新生态,为问题化解提供坚实保障。

在服务环境“亲民”上,太原市在政务大厅设置咨询、导办、受理等功能分区,打造24小时不动产自助服务专区,实现查询、打证“即来即办”;全面推行“一号通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办理模式,增设中介专窗、网上预约专窗,减少群众排队等待时间。为满足“就近办”需求,除政务大厅45个服务窗口外,还开设6个城区分理点、5个银行延伸点(光大、建行、工商、邮储、中行)、2个公证处联办点及20余个银行服务点,构建“30分钟登记服务圈”,年均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

在服务通道“利民”上,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设立“绿色通道”,为优抚对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优先办理;设置“对公专窗”,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企业间转移、抵押登记无需预约,最快50分钟办结非住宅转移登记;开设“我来帮您办”窗口,由中层干部、业务骨干轮值,解决“办不成事”难题;打造“互联网+不动产”专窗,受理“域内通办”“跨省通办”业务,已与珠海、荆门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跨域业务“异地办”。

在服务效率“便民”上,太原市构建“登记大厅+互联网+移动端”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目前,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买卖(不涉贷)转移登记、抵押权/注销抵押登记等业务可“网上办”“掌上办”;与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减少材料提交,全面实现“0135”办结时限要求。

太原市还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设立窗口党员先锋岗,党员亮牌上岗;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今年以来,下沉社区十余次、走访企业20余家、为群众上门服务167次;落实“中午不打烊、周末不断档、节假日不停办”,全年超千人次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切实解决“工作日没时间办、节假日没地方办”的困扰。

从政策突破到一线攻坚,从部门联动到服务升级,太原市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不动产登记前端环节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圆了“持证安居”梦。正如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杨迎旭所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动态清零+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让不动产登记既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更成为守护群众幸福的‘暖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