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许嵘通讯员徐洁
为深化全省“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作用,拓展“人工智能+集群”“人工智能+平台”应用场景,日前,由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沪苏皖浙等多地金融科技领域协会及研究机构协办的“人工智能赋能金融机构:途径与挑战”闭门研讨会在财通证券举行,各协会会员单位、相关企业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
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秘书长刘毅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推动AI与金融深度融合。
浙江省委金融办处长周朝晖在致辞中表示,金融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既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必然选择。他提出,要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推动全方位赋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科研院所要携手构建创新生态,形成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坚守风险底线,实现创新与安全的动态平衡。
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会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贲圣林教授在致辞中提到,金融业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镇,金融机构应立足自身信息化基础,聚焦本地化部署的“小模型”,在获客、风控、合规、产品定价等全场景深化智能应用。他指出,智能化与全球化正双轨交叉并进。当前科技竞争背景下,华人科学家、企业家在AI硬核科技领域的突破,彰显中国数理人才优势。期待联动浙大人才库,携手浙商出海的复合型人才,为数字金融科技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浙江力量。
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启诚在发言中表示,AI的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金融与大模型能力高度契合,拥抱AI已成行业共识,国内不少金融机构已抢先布局,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财通证券深耕数字化改革,已进入“客户+AI”阶段,构建起“AI*(1+4+N)”数智创新体系,推出“财小智”接入前沿大模型,落地智能搜索、研报分析等场景,同步建成集团化算力中心。面对数据安全、算法透明、人才短缺等共性挑战,章启诚呼吁行业携手,强化科研与应用人才双向交流,深化技术与业务双向互动,推动课题与实践双向奔赴,共建AI金融赋能生态圈。
闭门会上,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何阳发表《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探索与思考》的主旨演讲,聚焦大模型应用发展现状、金融场景大模型应用研究,以及大模型应用趋势展望。
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靖明则围绕《如何使用AI打造银行真正的硅基员工》进行主旨演讲,聚焦AGI实现的方式探讨、银行场景未来通用AGI展望以及三阶段实施路径图。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王一苇教授则就《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智能体技术在企业客服中的应用与变革》发布主旨演讲,结合其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的大规模田野实验,深入分析了生成式AI在客服领域的应用效果与变革意义,为金融机构AI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财通证券陈成则从企业实践角度分享了该公司在大模型方面的应用与探索,发表题为《大模型引领新质生产力-数智化转型的实践挑战与突破路径》的主旨演讲,从大模型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与突破、财通证券大模型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及大模型未来发展的AI友好型愿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浙大城市学院教授、数字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文武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主持了关于AI赋能金融机构路径与挑战的圆桌讨论。与会代表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大模型业务专家方科、杭州时代银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从毅、安徽省数字金融科技协会专家顾问苗刚中、嘉兴银行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李坤圣、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总经理助理陶嘉驹等参与讨论并展开热烈交流。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