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阳]最近,美国在对华经贸问题上,已经接连作出两次让步。美国两大乙烷生产与出口

[太阳]最近,美国在对华经贸问题上,已经接连作出两次让步。美国两大乙烷生产与出口商接收到美国政府的致函,表示已经撤销了几周前的限制性许可要求,可以恢复对华出口,而在解除限制之后,已经有8艘船前往中国。 (参考资料:2025-07-03 环球网——外媒爆:美国政府致函美企撤销一项限制性许可要求,为恢复对华乙烷出口扫清道路) 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湾,八艘满载工业原料的巨轮一度动弹不得,它们的目的地是中国,而拦住去路的,是美国政府一道突如其来的出口管制令。 这不过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个浪花,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就如潮汐,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悄然退去,而最近,这股“潮水”在经历了一轮收紧后,竟意外出现了松动,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风向转变? 时间拨回2024年6月初,一纸政令让全球石化产业为之一颤,全球最大的乙烷生产与出口国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的乙烷出口实施许可证审批。 这道禁令并非孤例,几乎同时,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也被要求其在华业务必须申请出口许可,一时间,科技合作的弦又被绷紧了几分。 禁令一出,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美国自家的两个乙烷巨头公司,他们不仅是主要出口商,还控制着美国全部三个乙烷出口码头,新规即刻生效,连已经装船的货物也概莫能外,那八艘驶往中国的货轮就这么被困在墨西哥湾。 这下,美国本土的乙烷企业可傻眼了,由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产能持续扩张,美国乙烷市场本就供过于求,失去中国这个大买家,意味着大量乙烷将无处安放,毕竟,自家页岩气革命的果实,总得有地方消化。 企业要么忍痛低价抛售,要么承担高昂的存储成本,甚至只能将乙烷直接烧掉,后果立竿见影,6月4日,美国乙烷的离岸价格应声大跌,一周内暴跌约17%。 然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虽然短期内确实给一些企业带来压力,但整体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平稳,美方的算盘,似乎打错了地方。 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的乙烯产能早已过剩,作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中国2025年产能预计将达到7000万吨,从美国进口乙烷所生产的乙烯,在国内总产量中占比其实微乎其微。 其次,国内多数乙烯裂解装置在设计之初就留了一手,具备原料灵活性,可以迅速切换到丙烷、丁烷或石脑油,虽然乙烷路线的成本优势明显,但切换原料后,下游产品的利润依然可以覆盖成本的增加。 更关键的是,国内的主要进口商普遍备有一个半月左右的安全库存,完全可以凭借库存与美方耗上一阵子,同时,企业也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转向中东等替代供应方。 正当各方僵持不下时,转机悄然而至,6月27日,中国商务部传来消息,表示中美双方已进一步确认了“伦敦框””的细节,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而美方则会相应取消一系列对华限制。 谁知,风向转得如此之快,仅仅几天后,7月2日,美国政府便致函那两家乙烷巨头,撤销了数周前的限制令,那八艘滞留的货轮终于可以启程,直奔中国,无需额外批准。 不止乙烷,芯片设计软件的管制也同步解除,7月3日,西门子证实,美国商务部已通知他们及另外两家巨头,撤销在华业务的许可要求,这无疑为高度紧张的全球科技产业链,注入了一丝久违的确定性。 回顾这场来势汹汹又收场迅速的风波,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与周期性一览无遗,每一次政策调整,都牵动着全球产业链的神经,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压力测试中,中国产业所展现的韧性、市场深度和风险意识,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