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年初,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老先生,先后去了深圳、珠海还有上海这几个地方看看情况。一路上,他都讲了些很重要的话,这些话特别有意义,大家把它们叫做“南方讲话”。
比如说,“革命能释放生产潜力,改革也一样能释放生产潜力。”还有“社会主义的真谛,就在于释放和发展生产力,去掉剥削,不让贫富差距变大,最后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些都是邓小平在南方讲话时强调的治国金句。
在我们国家迈进关键时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国内外都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次讲话,真的很有分量。在我们国家发展的紧要关头,它就像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在国内炸开了锅,还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可以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真的是影响深远。
93岁高龄的聂荣臻元帅,让秘书把文件连续读了三遍。他听得特别仔细,每个字每句话都不放过。要是哪个地方没听清楚,他立马就会让秘书再详细说明一遍。
聂荣臻元帅满脸欣慰地说:
小平先生真的厉害!他那些关键的话,对中国往现代化道路上走,影响可大了去了。中国之所以能加快改革开放,一门心思搞经济建设,全靠坚持了小平先生的想法。照着小平先生的思路继续干,咱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聂荣臻全力挺着邓小平。这一年,他们俩都八十多岁了,但还是天天为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操心不已。
真的很感人,聂荣臻和邓小平之间有超过70年的深厚友情,就像亲兄弟一样,这种珍贵的情感,真的是世上难寻。
【邓小平与聂荣臻】
聂荣臻比邓小平年长五岁,在共产党还没建立的时候,他们俩就已经认识了。
1919年的时候,聂荣臻满怀着拯救国家的梦想,他是个热心爱国运动的学生。为了躲避反动军警的追捕,他果断决定去法国,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到了法国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当地的学生运动,积极为革命事业出力。
过了一年,16岁的邓小平坐着轮船到了法国,跟他一块来的,还有好几十个也是去法国半工半读的年轻学生。
他们抵达法国后,受到了早就在这儿、一年前就来半工半读的学生们的热情迎接,里头就有二十岁的聂荣臻。
聂荣臻老家在四川江津,邓小平呢,他是四川广安人。在外国那片土地上,这俩来自四川的老乡一见面,心里头那个亲切劲儿,别提了。都是念着家乡,还都怀揣着一样的革命梦。他们认识以后,感觉特别亲,就像自家人一样。
1922年那会儿,周恩来、赵世炎他们几个带头,搞了个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这个组织又改名叫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聂荣臻这两个人,后来也都进了这个组织。到了1923年,聂荣臻正式入了共产党。又过了一年,1924年,邓小平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现在,他们信仰一致,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变成了真正的革命伙伴。
在周恩来的带头下,邓小平和聂荣臻在那些勤工俭学的学子中,还有广大的华工群体里,使劲儿推广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他们为了壮大党的革命力量,干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儿。
他们先后告别法国,跑到莫斯科去深造。在那里学到了更多理论知识后,他们就回到了祖国,积极参与到爱国的斗争中去。
1925年,聂荣臻回到了自个儿的国家,他先是在黄埔军校里头干起了政治部秘书,还兼职教政治课。等北伐战争一打响,他又被派去做了军委的特派员,还当上了中共湖北省委的军委书记,主要任务就是往北伐军里头安排中共党员。
在黄埔军校那时候,聂荣臻就明确站出来,不赞成蒋介石的那些坏心思。到了1927年,蒋介石干脆就反了,搞了个“四一二”大屠杀。那时候,聂荣臻正好在上海,他就帮着周恩来一起处理那场大乱子的后续事情。
邓小平回国,那已经是聂荣臻回来两年之后的事儿了。到了1927年,邓小平终于踏上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大地,那时候革命局势已经相当紧张。也就是在那时候,他决定把原来的名字“邓希贤”改成“邓小平”。
聂荣臻和邓小平,一个在这头,一个在那头,可他们所处的革命环境都挺艰险。但他们俩,一点不怕那危险,硬是在这种环境里挺身而出,奋力抗争。
起义浪潮席卷各地之时,聂荣臻和邓小平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了革命战斗之中。
聂荣臻在南昌那会儿,带着张发奎部的第25师两个多团一起反叛,后来他还参与了广州起义的领导工作。另一边,邓小平呢,他是中央派来的代表,主导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等一系列大事。
后来,他们又在战场上碰了面,一块儿并肩作战。
1931年那会儿,邓小平是红七军和红八军的政委,还兼着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他跑到上海,给中共中央详细讲了讲红七军和红八军的工作情况。到了8月份,他又去了江西的中央根据地,先后当过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还有江西省委的宣传部长。
1931年快结束的时候,聂荣臻在上海秘密搞革命,他听了组织的命令,因为上海那边形势越来越危险,白色恐怖很厉害,所以就离开上海去了江西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到了那里,他当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总政治部副主任,还兼了第一军团的政委。
邓小平和聂荣臻,他俩都去了中央苏区做事,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使劲儿干。
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快速发展起来,他们在好多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的革命地盘。这下子,国民党那边可就开始慌了。蒋介石赶紧把军队集结起来,开始对各个革命地盘和红军进行疯狂的“围追堵截”。
特别是江西那块主要的革命根据地,成了国民党反动头子们主要围攻的地方。从1930年开始,红军就一次次地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和联合围攻,聂荣臻在战场上指挥时,表现得特别冷静和勇猛。
真倒霉,王明和李德他们瞎指挥,结果第五次打退国民党“围剿”的行动失败了。为了不被国民党军队一直追着打,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没办法,只能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想办法突围出去,开始了那段特别艰难的长征路。
聂荣臻和邓小平一块儿走上了长征路。到了1935年,遵义会议一开,就明确了毛主席来领头。会议结束后,邓小平被安排到了红一军团政治部当宣传部长,那时候聂荣臻正好是红一军团的政委呢。
两个同乡老朋友又能并肩作战了,他们心里都乐开了花。
聂荣臻和邓小平指挥红一军团打了好多仗,战功卓著。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北会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路,聂荣臻和邓小平一起经历了漫长又艰难的长征,最后都到了陕北。
1936年年底那会儿,邓小平身体出了点大问题,他得了很厉害的伤寒病。这病严重到他连稍微硬点的东西都吃不下,有好一阵子,他都处于昏迷状态,情况挺吓人的。
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特别担心邓小平的安全。
那时候,因为抗日战争形势挺紧张的,张学良正和共产党商量一起抗日的事情。为了显示他是真心的,他专门派人送来了两大车慰问的东西,里头还有几箱罐装牛奶。在那个苦哈哈的年代,牛奶可是个稀罕物,营养足得很,正好能给邓小平补补身子。
聂荣臻立马就想到了邓小平,他马上吩咐:“把全部的牛奶都给邓小平留着。”
在没法好好吃东西的时候,多亏了这些牛奶,邓小平才得以补充点营养。再加上医生的治疗和静养,他的身体渐渐地恢复了过来。
在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前,邓小平和聂荣臻一直并肩工作,共同战斗。
抗日战争一打响,邓小平就成了八路军129师的政委。他和师长刘伯承一块,跑到太行山里头,硬是在晋冀豫边区搞起了抗日根据地。另一边,聂荣臻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他先是做了八路军115师的副师长,后来又成了政委。
从打鬼子那时候起,一直到解放全中国,邓小平和聂荣臻两人各自在战场上忙活,都为咱革命的胜利出了大力气,建立了了不起的功劳。
【建国后的相知相惜】
新中国一建立,聂荣臻就开始领导总参谋部。另一边,邓小平先是去了大西南工作,后来1952年的时候,他被调回了中央。于是,他带着全家老小从四川迁居到了北京,说来也巧,他们家和聂荣臻家做了邻居。
邓小平和卓琳夫妇,还有聂荣臻和张瑞华夫妇,两家关系铁得很,一有空就约着一块儿出去溜达、聊天。聂荣臻和张瑞华就有个宝贝女儿聂力,而邓家那边孩子多,小家伙们老爱往聂家跑。张瑞华对这些孩子那叫一个亲,跟亲生的没两样,每次都给他们准备糖果、水果,疼得不得了。
后来在邓榕写的书里,她是这样说的:“我们打小就把聂伯伯和张妈妈当成自己的亲爸亲妈一样看待。”
两家人一直以来都相处得非常愉快,哪怕是在1957年邓小平他们一家搬走后,双方的关系还是特别好,经常你来我往地互相探望。
生活中,他们相处得像是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而在工作上,他们也是互相体谅,互相关照。
1956年的时候,邓小平已经是国务院的副总理,还兼任着国防委员会的副主席,他专门抽时间和聂荣臻聊了聊。那时候,聂荣臻的身体状况让大家都很挂心。
聂荣臻在战场上征战多年,身上难免留下些伤痕。朝鲜战争一打响,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志愿军出国打仗的准备工作中,比如怎么安排部队、训练战士、运输物资、保障供给等等。他每天都忙到深夜,连轴转地工作,有时候连续几天几夜,都没能踏踏实实睡上一觉。
聂荣臻本来就身体不好,再加上工作太累,最后在办公室干着干着就晕倒了。医生一查,说是脑神经失调、高血压,还有心脏病。就算住进了医院,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工作,老想着赶紧出院回去干活。
后来,朝鲜战场上的形势逐渐对我们有利。在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关心催促下,聂荣臻得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同意,决定不再担任总参谋长等职务。他把手头的工作都放下,专心去休息和治疗身体。
聂荣臻在养身体那会儿,邓小平经常抽空去探望他这位老朋友。
休息了几年后,聂荣臻的身体恢复了不少。邓小平特意去探望他,一进门就先问起他的身体状况,接着就谈起了他之后的工作怎么安排。
邓小平给他指了三条路:
首先,上头已经拍板了,让陈毅同志专门去搞外交,他之前管的科技那块儿,现在归你来管。
另外,彭真同志手头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中央考虑让他不再兼任北京市市长的职务。你之前在这方面有经验,所以打算继续让你来担任北京市市长。
第三,他负责掌管国防工业以及军队的武器装备。
聂荣臻心里更倾向去做科研方面的工作,邓小平对此非常赞同:“行,那就这么决定了,等我跟中央说一声,然后正式任命你。”
1956年,聂荣臻挑起了国务院副总理的大梁,主要负责科技这块。他志向远大,没日没夜地忙活着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就像咱们国家的“两弹一星”能搞出来,背后全是他下的功夫。
就算日子再难熬,聂荣臻心里也一直惦记着祖国的科技发展。他为咱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真是操碎了心,付出了好多。
1987年,聂荣臻元帅已经88岁高龄了,因为身体不太好,所以就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家休息了。
1989年,邓小平正式告别工作岗位,进入退休生活。退休以后,他很少在公众场合现身,也不太常和人打交道了。但他有个老习惯一直没变,那就是会去聂荣臻家里串串门,聊聊天。
刚认识那会儿,他们俩还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转眼间,随着咱们国家越来越强盛,这么多年来,他们经历了无数风雨,现在都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老奶奶了。
碰到聂荣臻时,邓小平,尽管比他年轻几岁,总是亲切地叫他“老聂”,而聂荣臻呢,也总是乐呵呵地答应着。
两位大佬坐一块儿聊天,聊起了咱们国家的大好前程和未来规划。他们很认真地听对方说啥、咋想的。
1991年快结束的时候,12月29号那天,聂荣臻迎来了他的92岁生日。已经快80岁的邓小平没能亲自到场,但他的夫人卓琳带着孩子们去了,他们是替邓小平去给聂荣臻元帅贺寿的。
到了聂荣臻老元帅家里,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替爸妈还有全家人,把一束鲜花递给了聂荣臻,鲜花上的飘带写着祝福:“祝聂荣臻同志身体棒棒,长命百岁! 邓小平、卓琳携全家敬上”。
以前,邓榕很想多知道点关于邓小平和聂荣臻这两位老朋友的革命路和他们在战斗中如何互相扶持的事情。于是,她直接找聂荣臻元帅,请他分享分享他们之间的那些“往事”。
在家里头,老聂荣臻心里还惦记着这事儿,他笑眯眯地拽过邓榕的手,说:“毛毛啊,咱俩还没好好唠唠嗑呢。”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聂荣臻也难以逃脱疾病的困扰,但他始终坚强地跟病魔抗争。他精神头十足,经常和邓榕聊得热火朝天。记忆力超好的他,把过去的事情讲述得头头是道,邓榕听得那叫一个入迷。
尽管邓小平没能到场,聂荣臻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位老伙计。他特意跟卓琳交代,让她务必帮他传个话:“你们回去后,帮我向小平问个好。”
卓琳和她女儿很快就点头同意了。
后来,在邓榕写的书《我的老爸邓小平》里头,她是这样写的:
我爸和聂荣臻伯伯,做了72年的革命伙伴,这72年里,他们的感情好得跟亲兄弟一样。要说这种深厚的情谊,这种豪迈的气概,你翻遍历史书,问遍全世界,能找出几个能跟他们比的?真是少之又少!
1992年的时候,聂荣臻老人走了。他快不行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邓小平,嘴里念叨着他的临终嘱咐:“邓小平同志去南方视察说的那些话,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聂荣臻去世的消息让邓小平心里特别难过。聂荣臻元帅走后五年,时间就到了1997年,邓小平也在北京因病去世了。这两位伟大的人物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事迹却流传了下来,成了历史中永远流传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