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击碎韩国的骄傲

几十年前,提起液晶显示(LCD)产业,韩国就是绝对的老大,三星和LG的名字响遍全球。那时候,谁能想到中国会后来居上,把韩

几十年前,提起液晶显示(LCD)产业,韩国就是绝对的老大,三星和LG的名字响遍全球。那时候,谁能想到中国会后来居上,把韩国的骄傲踩在脚下?

要说中国怎么超韩国,先得看看韩国当年有多牛。2000年代初,LCD技术开始取代老式的CRT显示器,韩国抓住了这个风口。三星和LG靠着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2010年左右,韩国厂商的LCD面板市占率高达90%以上,简直是无人能敌。

三星当时是LCD和OLED的双料冠军,首尔的工厂里流水线24小时不停,生产出来的屏幕供应全球各大电视和手机品牌。LG也不差,他们的IPS技术让屏幕色彩更鲜艳,广视角体验吊打对手。那会儿,韩国的生产线从8代到8.5代,技术领先,成本控制得也好,利润哗哗地来。

韩国人自己也很得意。行业会议上,他们的高管拿着数据PPT,底气十足地说:“显示技术,我们说了算。”这不是吹牛,2010年全球电视面板市场,三星占了30%,LG也有25%,日本和台湾厂商加起来都干不过他们。韩国的骄傲,不是没道理的。

但风水轮流转,中国的崛起来得太快,韩国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中国在LCD领域的起步比韩国晚得多。2000年的时候,国内电视厂商还得靠进口韩国的面板,自己的生产线几乎为零。那会儿,中国的电子产业更多是组装代工,核心技术全攥在别人手里。想在LCD市场分一杯羹?难如登天。

不过,中国人从不缺韧劲。2003年,京东方(BOE)在北京建了第一条5代线,开始试水LCD生产。这条线只能做小尺寸屏幕,比如电脑显示器和早期手机屏,跟韩国的高世代线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初期,京东方的技术不行,良品率低,成本还高,市场根本不买账。

但京东方没放弃。他们一边烧钱建厂,一边到处挖技术。2008年金融危机,韩国现代的LCD业务撑不住了,京东方抓住机会收购过来。这次收购不光拿到了设备,还带回了一堆技术文档和工程师。国内团队连夜研究,硬是把韩国技术吃透了。

另一边,TCL也开始发力。2009年,TCL老板李东生拍板,联合深圳政府投资220亿,建了华星光电的第一条8.5代线。这条线2011年投产,能做大尺寸电视面板,直接对标韩国。华星光电投产那天,李东生在厂里转了一圈,看到第一块国产面板下线,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起步虽然艰难,但中国厂商靠着政府支持和企业家的魄力,硬生生在LCD领域站住了脚。接下来,就是跟韩国正面硬刚的戏码了。

中国厂商一上来就玩了个大的——疯狂扩产能。韩国人讲究技术精益,中国人直接拼规模。2010年后,京东方和华星光电到处开厂,合肥、重庆、深圳、武汉,一条条高世代线拔地而起。8.5代、10.5代,甚至11代线,专门做超大尺寸电视屏。

到2020年,京东方的LCD面板出货量占全球20%,直接登顶第一。华星光电也不差,2019年挤进全球前五。2023年,中国LCD总产能占全球69%,是韩国的8倍。这数字听着就吓人,韩国人想跟都跟不上。

为啥中国敢这么玩?一是钱多,政府和银行给贷款、补贴,动辄百亿级投资,韩国企业根本没这底气。二是需求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消费市场,面板自己造自己用,成本还能再压一压。

中国厂商的杀手锏是成本。韩国人工贵,工厂自动化程度虽然高,但总成本下不来。中国这边正好相反,人工便宜不说,还大规模上机器人。京东方重庆厂,工人数量砍了一半,生产线效率却翻倍。2021年,行业报告说,中国LCD面板均价比韩国低20%,这差距直接把韩国厂商逼到墙角。

价格战一打,韩国企业扛不住了。三星的电视面板业务本来就利润薄,2020年直接宣布停产,把生产线关了,工人调去搞OLED。LG也差不多,2021年把韩国本土的LCD电视屏厂全关了,设备打包卖给中国企业。成本这一仗,中国赢得太彻底。

别以为中国只靠低价竞争,技术上也一点没落下。京东方2018年搞出了柔性OLED屏,打破了三星的垄断。华星光电在Mini-LED上发力,2022年推出的新品电视,画质不输高端OLED。研发投入年年涨,政府还掏了几百亿支持上游材料研发,像偏光片、玻璃基板这些核心部件,过去全靠进口,现在基本国产化了。

韩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被中国一点点啃掉了。到2023年,京东方的OLED出货量占全球19%,排第二,离三星的54%还有距离,但势头已经很猛了。

中国能翻盘,政策支持功不可没。从2015年开始,国家启动显示产业国产化计划,钱、技术、人才全往里砸。地方政府也争着上马项目,合肥给京东方补贴几十亿,深圳直接跟TCL联手建厂。这种举国之力,韩国企业完全没法比。

结果就是,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完整的LCD产业链。从原材料到成品,全程自己搞定,韩国厂商只能干瞪眼。

中国崛起的同时,韩国在LCD市场的地位崩得太快。2020年,三星宣布退出LCD面板生产,把韩国和中国的四条线全停了,其中苏州厂直接卖给了华星光电。LG也撑不住,2021年关了本土LCD电视屏厂,转型去做OLED和手机屏。

为啥这么惨?一是成本打不过,二是市场丢了。中低端电视市场全被中国抢走,韩国厂商利润没了,只能往高端跑。但高端市场容量有限,三星和LG的OLED虽然还有优势,可中国追得太紧,他们压力山大。

2023年,LG化学又把两家LCD保护膜厂卖给了中国杉杉集团,交易那天,韩国工人收拾东西走人,厂门口冷冷清清。曾经的霸主,如今只能靠OLED苟延残喘,LCD这块阵地,彻底丢了。

中国干掉韩国在LCD的骄傲,可不仅仅是占个市场这么简单。2023年,中国显示面板产能占全球69%,不光是量大,技术也在往上冲。京东方的OLED全球第二,华星光电的Mini-LED开始抢高端市场,连Micro-LED这种下一代技术,中国也在拼命搞。

更牛的是产业链。过去,偏光片得靠日本3M,玻璃基板得找美国康宁,现在这些都国产了。2023年,中国面板企业用自己的供应链,成本更低,反应更快,韩国想翻身都找不到机会。

李东生在一次采访里说:“我们不光要追,还要领跑。”这话听着挺实在,TCL2024年的财报也硬气,营收1743亿,显示业务撑起了大半江山。未来,中国还想在OLED和Micro-LED上再干一票大的,韩国这回真得小心了。

这场翻盘战,少不了李东生这个关键人物。他1957年出生在广东惠州,家里条件一般。1978年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学无线电,毕业后进了一家小厂干技术员。1982年,他加入刚起步的TTK,也就是后来的TCL。

那时候,TCL就是个做磁带的小作坊,李东生却看准了电子产业的未来。1993年,他带TCL杀进彩电市场,1996年当上董事长,把公司带成国内巨头。2004年,他试着国际化,收购法国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的业务,结果亏得一塌糊涂。2006年,他写下《鹰的重生》,反思失败,硬是把TCL拉出泥潭。

2009年,他下决心搞LCD,建了华星光电。从第一条8.5代线到后来的11代线,华星光电成了中国LCD崛起的先锋。2023年,他还在前线,带着TCL往Micro-LED冲。这人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也代表了中国企业家那股拼到底的狠劲。

中国超韩国,不是简单的胜负问题,而是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缩影。韩国靠技术起家,但市场一变,优势就没了。中国靠规模、成本和政策,硬生生趟出一条路。这不光是LCD的事,整个科技产业都得看看中国的玩法。

对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啥?电视越来越便宜,国产货越来越好用。十年前,买个大屏电视得花上万,现在三四千就能搞定,背后就是中国厂商把价格打下来的功劳。韩国人可能不服,但市场不讲情面,谁性价比高谁就赢。

LCD这仗,中国赢了,但显示技术还在变。OLED现在是高端主流,Micro-LED可能是下一波风口。韩国在OLED上还有54%的份额,中国得继续追。2028年,中国显示产能预计占全球76%,技术能不能跟上,就看这几年了。

李东生和他的TCL,还有京东方这些企业,不会停下来。他们目标很清楚:不光要当老大,还要定规则。韩国能不能守住高端阵地,中国能不能彻底翻盘,咱拭目以待。

从零开始,到把韩国的骄傲踩在脚下,中国LCD产业的崛起太硬核了。这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钱、技术和决心堆出来的。李东生也好,京东方也好,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制造不是只会抄,能拼也能赢。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60
用户16xxx60 30
2025-05-02 17:37
放心吧,只要我们认真起来,棒子的那些支柱产业早晚都得毁在我们手里。这是作为一个附属国该有的宿命,不会因前几十年的倒反天罡就会有所改变。
用户34xxx68
用户34xxx68 1
2025-05-03 14:58
现在 咱们已经不再把韩国当对手 它们不配了
末后号角
末后号角 1
2025-05-03 07:01
美国殖民地没有好下场
john6078
john6078 1
2025-05-03 13:24
击碎江苏大的韩国不需优越感,当他们傻的就是了。
用户11xxx00
用户11xxx00
2025-05-03 07:34
人工费便宜值得炫耀吗?
小雪棒
小雪棒
2025-05-03 09:12
把韩国的骄傲攻破了,而股民也没分享到攻破骄傲的公司红利[得瑟]这是骄傲啥呢
远山
远山
2025-05-03 07:44
这才叫技术突破[点赞][点赞][点赞] 反观格力,夜郎自大, 一比高下立判
小不点
小不点
2025-05-03 01:51
韩国还有骄傲?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2025-05-03 07:33
韩国的技术源自日本
大气磅礴
大气磅礴
2025-05-03 08:01
这个领域,中国成功的玩了一把三国杀,可惜台湾了 本来大陆是为了提携台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