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长期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放弃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
这导致红军的人数急剧缩减,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眼看着国民党军队向中央革命家腹地不断推进,红军只能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这同时也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可歌可颂的英雄事迹,比如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等,当然也有毛主席的运筹帷幄、彭德怀将军的横刀立马。
但是如果现在突然问你刘少奇在长他征中做了什么贡献的话,你肯定会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实在是不知道做过什么,甚至有的无知的人还怀疑刘少奇参加长征的真实性。
事实上,在长征结束以后,刘少奇迅速就成为了党内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毛主席。那么他在这期间到底做了什么呢?才能让他的党内地位提升如此迅速?
在长征中做出的贡献
在开始长征之前,刘少奇的职位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主要负责福建附近一带军区的工作。
跟着大部队开启长征以后,刘少奇先后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中央代表,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筹粮委员会主任等职。
作为筹粮委员会主任,刘少奇肩负起了部队后勤保障等重要任务。他积极组织筹集粮食、衣物等物资,为红军战士们维持基本生存和战斗力付出了诸多的努力。
而且他作为政治部主任,同样也非常重视对红军战士们的思想建设工作,积极向战士们宣传红军的战略意图和革命理想,鼓舞士气。
刘少奇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军心,让广大战士坚定了革命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长征前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引导,红军面临着战斗失利、环境艰苦等困境,刘少奇的政治工作有效提升了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除此之外刘少奇还坚决拥护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长征经过各地时,他非常重视与当地群众的联系,积极宣传红军政策,发动群众支持红军。
组织群众为红军提供帮助,比如向导指引、物资支援等,同时注重保护群众利益,赢得了沿途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红军顺利通过各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给红军带来了巨大损失时,在面对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之时,刘少奇坚决拥护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主张,在关键时刻明辨是非,为纠正错误路线、确立正确领导发挥了积极作用,助力了红军摆脱困境,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遵义会议召开以后,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共领导人重新掌握了党内的权力,这时候毛主席立刻就想到了他的得力干将刘少奇,令他在长征结束以后顺利成为党内的二号人物。
其实在长征开始之前,刘少奇就深受毛主席的信任,接着经过了长征如此艰苦的长途跋涉以后,刘少奇更加成为了毛主席的心腹。
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到前文提到的话题,为何说其实刘少奇在长征之前就是毛主席的得力干将呢?
刘少奇的革命生涯
年轻时期的刘少奇,就辗转于北京、上海等地求学,在求学期间刘少奇接触到了大量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刘少奇还赶赴了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苏联刘少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是在那一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决心为祖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回国以后,刘少奇参与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此期间他深入了解了工人群众,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与李立三共同组织罢工行动,和资本家进行谈判,最终迫使路矿当局接受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改善待遇等要求,这意味着罢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刘少奇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5年,刘少奇被推举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同年还参与了著名的五卅运动,点燃了全国人民对反帝爱国斗争的热情。
第二年,他领导了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刘少奇这一段工人运动经历,为他接下来投身革命事业打下了深厚了理论以及实践基础。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都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刘少奇被迫只能转为地下党员,在上海、天津等地与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此期间,刘少奇坚决反对“左”倾冒险主义,但这也导致了他在党内的地位受到了影响。
因为当时还是有不少党内人士对于从苏联来的王明所带来的理论是深信不疑的,他们也都觉得我们应该和苏联一样“以大城市为基础,逐步向农村扩散”,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革命的胜利。
所以刘少奇很快就党内的核心领导人所边缘化了,被逼无奈之下他只能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去做工会工作去了。
这同时也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因为在早些年的时候,刘少奇一直都是工人运动中声望最高的领导人之一。
他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等职务,为苏区的建设和工会工作付出努力。随后跟着大部队一起长征,前往了陕北、华北等地区。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这也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
刘少奇为了保留革命力量同时给予日寇打击,他主动请缨申请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选择前往敌人的大后方,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开创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这使得华北地区成为坚持抗战的重要战略区域。
到了1939年,刘少奇受命前往华中,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领导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处理与国民党顽固派的关系,积极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多次击退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这使得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迅速打开。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刘少奇再一次临危受命,担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与陈毅等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加强部队建设,领导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为巩固和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卓越贡献。
1943年,在毛主席的再三要求之下,刘少奇选择回到了中共总根据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与领导整风运动,协助毛泽东领导全党总结历史经验,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在党的七大上面,刘少奇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标志着他已经成为了毛泽东的坚实拥护者,同时也帮助了党内的其他人更好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被推举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但是在特殊时期,由于和毛主席在某些工作方面意见有差别,导致刘少奇受到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迫害,最后却只能含冤而死。
其实刘少奇和毛主席的理念分歧主要出现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上,刘少奇认为我们可以等资本主义先发展起来,然后等到时机成熟之时就把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掉,毕竟我们现在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随时就可以处理资本主义。
但是毛主席却对此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中国不允许出现一点资本主义的尾巴,因为一旦出现资本主义,我们就会不知不觉的被他控制,等到发现的时候,事情就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最后刘、毛二人谁也不能够说服谁,到了特殊时期开始之时,反革命集团很快就抓住了刘毛二人那次的争论。
他们借这一场正常的争论大做文章,进而将刘少奇描述为党内潜在的资本主义分子,很快刘少奇就被开除了党籍,撤销了党内的一切职务,最后只能在监狱病逝。
好在特殊时期结束以后,以邓小平为首的二代领导人为刘少奇平反了。
结语
其实早在当年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的时候,刘少奇就与毛主席相识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刘少奇就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了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事业。
两人是相识多年的好友,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长征结束以后刘少奇很快就成为党内二号人物了。
前段时间看了电视剧,眼泪流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