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0年,内华达州荒漠深处,托诺帕试验场的跑道上,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1

1990年,内华达州荒漠深处,托诺帕试验场的跑道上,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的F-117夜鹰战斗机整齐列队。它们是人类首款隐身战机。 1991年海湾战争,该联队60架F-117出动1271架次,负责敲掉伊拉克的防空指挥中心、导弹阵地等硬目标,摧毁了40%的战略设施,全程没被敌方雷达锁定,零战损的表现让它成了“夜空中的幽灵”。 但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编号82-806的F-117栽了跟头。 南联盟防空部队没靠先进雷达,而是用老式SA-3导弹,盯着F-117固定的飞行航线——当时它为保证隐身,每次都走同一条低空路线。 南军先关掉雷达规避探测,等F-117进入导弹射程,突然开机捕捉到短暂信号,一枚导弹升空,直接击中它的左翼。 战机坠毁在农田里,飞行员弹射逃生,残骸上的吸波涂层碎片被村民捡走,隐身技术的“神秘感”第一次被打破。 到2008年,F-117彻底退役,核心原因机动能力太差。 为了隐身,它的机身全是棱角,没有流畅的气动外形,连尾翼都设计成V型,导致空中机动性极差——没法做高难度规避动作,遇到敌方战机拦截,只能靠隐身“躲”,一旦被发现就成了活靶子。 而且它的维护堪称娇贵,每次飞行后,机身的吸波涂层都会脱落,地勤人员得用特制胶水一点点补,单机年维护费超过1000万美元,比同期的F-16贵3倍。 更关键的是,F-22、F-35等新一代隐身战机来了,它们既有隐身能力,又能做超音速巡航,还能空中格斗、搭载多种武器,F-117单一的“隐身轰炸”功能,再也跟不上战场需求。 如今托诺帕试验场的跑道上,偶尔还能看到几架F-117列队滑行——它们没被拆解,而是被美军留着当“假想敌”,用来测试新型反隐身雷达,或是验证下一代隐身涂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