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突破了50吨,为啥我们要把战机造的越来越重呢?其实说白了,战机体格越大,打
歼36突破了50吨,为啥我们要把战机造的越来越重呢?其实说白了,战机体格越大,打的就越疼。这么说吧,飞机增加体型和重量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干架,要是一款战机好看不中用,那就是敌人的活靶子,还不如提高性能,丑点就丑点了,所以说战机越大越牛!就拿刚刚突破50吨大关的歼-36来说,这大体格背后藏着的全是“暴打美军”的硬核逻辑。现代空战早不是当年狗斗那一套了,拼的是超视距打击、远程突袭和体系压制,而这些都得靠大吨位带来的硬实力。先从动力说起。歼-36装了三台涡扇-10C发动机,总推力超过41吨。这可不是简单的堆数量,而是为了满足六代机对电力的疯狂需求。现在的战机就像个移动的超级计算机,雷达、电子战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这些玩意儿都得耗电,三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才能保证这些高功率设备稳定运行。而且,有了充沛的动力,歼-36能轻松实现超音速巡航,速度快了不仅能快速接敌,还能在打完就跑,让敌人反应不过来。再说说载弹量。歼-36的主弹舱能塞8枚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副弹舱还能再装4枚霹雳-15,总共12枚。霹雳-17射程超过500公里,专门打预警机、加油机这些高价值目标,一架歼-36就能瘫痪敌方整个空中作战体系。要是换成小型中距导弹,载弹量能达到20枚,简直就是“导弹卡车”,一轮齐射下来,敌方战机群根本招架不住。航程也是个关键。歼-36的作战半径超过2800公里,要是空中加油的话,能直接飞到夏威夷。这意味着它能覆盖整个第一岛链,甚至威胁到第二岛链的关岛美军基地。美军在亚太的军事部署主要集中在这些岛链上,歼-36的大航程能让我们在战略上占据主动,不用依赖前线机场就能实施远程打击。隐身性能方面,歼-36采用了新型隐身蒙皮技术,厚度只有0.2毫米,重量大幅减轻的同时,隐身效果比传统吸波涂层还好。这种蒙皮能吸收宽频段雷达波,包括米波雷达,让敌方雷达很难发现它。再加上背部进气设计和优化的红外隐身技术,歼-36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雷达和电子战能力更是一绝。歼-36配备了大孔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600公里,能同时跟踪100个目标并引导20枚导弹攻击。这种雷达不仅能发现传统战机,连B-2、B-21隐身轰炸机都逃不过它的“眼睛”。电子战系统方面,三台发动机提供的电力足够支持强大的电磁压制,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还有多任务能力。歼-36不仅能空战,还能对地攻击、指挥无人机群,它的主弹舱能携带高超音速导弹,比如鹰击-21,专门打航母和地面防空阵地。同时,它还能作为无人机指挥中枢,控制多架隐身无人机进行“蜂群”战术,实现协同作战。这种体系化作战能力,让歼-36在未来战场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和美军的F-22、F-35比起来,歼-36优势明显。F-22作战半径只有1000公里,载弹量也只有6枚AIM-120,而歼-36的航程和载弹量都是它的好几倍。美军最新的F-47虽然号称六代机,但采用鸭翼设计,被认为破坏了隐身性能,而且研发进度落后,根本无法和已经多次试飞的歼-36相比。说到底,战机越造越重,就是为了在未来空战中占据绝对优势。歼-36的大吨位带来了更强的动力、更大的载弹量、更远的航程和更先进的隐身及电子战能力,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战斗力。有了歼-36,我们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威慑力将大幅提升,美军所谓的“岛链战略”在它面前根本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