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军少将叶蓬求见陈诚,陈诚将名片扔到纸篓,对副官说:“这样的人,今后大门都不要让进。” 1932年,在鄂军多年的叶蓬,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的关系,出任武汉警备司令。这个任命在鄂军将领中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在此之前,叶蓬的军职也不过是个团长罢了。 当了警备司令后,叶蓬利用各种手段敛财,名声很劣。 1935年,蒋介石派亲信张群前往湖北主持政务,这一安排让叶蓬心里很不满,两人很快就结下了仇怨。 后来,在张群的弹劾下,叶蓬被解职。失去警备司令这个肥缺的叶蓬,心中对张群恨极了。后来,在复兴社的邓文仪等人的怂恿下,叶蓬花费重金雇佣了两名失意的军人,企图暗杀张群。 可没料到,刺客还没来得及动手,就因为形迹可疑被抓获,经过拷问,两个刺客便全盘供出了幕后主谋叶蓬。 老蒋得知这件事后怒不可遏,当即批示对叶蓬 “永不叙用”, 1938年春,在武汉会战即将打响之际,叶蓬通过钱大钧的引荐,老蒋那里争取到了新组建的83师师长一职。 不过,这个任命还需要经过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的安排才能生效。在叶蓬看来,他和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学,两人之前又无恩怨,加上又有“蒋委员长”的手谕,这件事肯定万无一失。 可叶蓬万万没有想到,陈诚根本不吃这一套,还训斥接待的副官,今后像叶蓬这种劣迹斑斑的人,不要带进来。 被陈诚拒之门外后,叶蓬心中充满了怨恨。后来,在何应钦的从中协调下,叶蓬虽然谋得了一个军委会少将高参的职位,却只是个 “有职无权的空架子”,什么都管不了。 武汉沦陷后,叶蓬跑去了香港,他这样做其实是另有目的,说白了就是观察局势,谋求所谓的“出路”。 汪精卫投敌后,派周佛海去香港拉拢拢叶蓬,叶蓬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有人说叶蓬是走投无路才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这更像是早有预谋 。在汪伪担任要职期间,叶蓬大肆走私烟土、囤积居奇,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1941年,叶蓬担任伪武汉绥靖公署主任时,特意把司令部设在了陈诚曾经办公的武昌阅马场大楼里,还亲手换下了陈诚当年题写的匾额。 当日军进犯鄂西的时候,叶蓬不仅派遣伪军配合日军进攻,还专门印发了《致陈辞修书》,里面的内容都是对陈诚的侮辱之言。叶蓬这样做,是为了报复当年陈诚对他的冷落,可不曾想,此举让他和陈诚的关系再无缓和的余地。 抗战胜利前夕,叶蓬还想耍小聪明,他一边接受重庆任命的 “新编第七路军总司令” 一职,一边忙着和日军洽谈物资交接的事宜,妄图趁机扩充自己的实力。 可当叶蓬从南京赶回武汉时,才发现自己手下的伪军早已收编,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 “光杆司令”。 失去利用价值的叶蓬,很快就被抓捕。1946年,在南京法庭的审判席上,他痛哭流涕地为自己辩解,说自己 “不是汉奸”,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来反驳指控。 死刑判决下达后,叶蓬的家人四处活动疏通关系,竟然让行刑日期一拖再拖,延误了一年多。 1947年9月初,陈诚偶然得知叶蓬还被关押在狱中,迟迟没有被执行死刑,当即找到老蒋,态度强硬地要求尽快执行判决。9月18日,叶蓬被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