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三连击”:暂停部分中欧班列新舱位、剔除4家波兰食品厂、对波公共部门贷款加收风险溢价。这一套精准操作,打得华沙措手不及。 (信息来源:DIMERCO——波白边境口岸重开在即,中欧班列积压待解,供应链恢复待定) 9 月,波兰一纸 “边境安全风险” 的通告,关上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马拉舍维奇口岸大门。 这个承担着九成中欧班列宽轨转标准轨任务的枢纽,本是波兰握着的 “金饭碗”。 与此同时,华沙还拿中国对波兰啤酒厂的并购案大做文章。 2025 年,随着新一轮欧洲啤酒资产整合启动,中国企业重启对波兰啤酒厂的并购洽谈。 此次目标直指一家依托波兰优质麦芽产地建立的区域性啤酒厂。 双方在上半年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中方计划注入资金升级生产设备,同时借助中欧班列将波兰啤酒引入中国高端市场。 然而,9 月,波兰政府以 “防范经济捆绑风险” 为由,对该并购案启动专项审查。 审查启动时机与波兰关闭马拉舍维奇口岸几乎同步,显然带有将商业议题政治化的倾向。 彼时波兰正试图以中欧班列通道为筹码施压,而啤酒厂并购案成为其新抓手。 面对突然加码的审查壁垒,中方企业虽提交了补充材料,却迟迟未获明确答复。 此次啤酒厂并购案的审查,最终成为中波物流博弈的延伸战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衅,中国没有迟疑,迅速打出 “三连击”。 每一招都精准落在波兰的经济软肋上,短短几天就让华沙慌了神。 中国的第一记重拳,直接砸向了波兰赖以为生的物流经济。 对波兰来说,马拉舍维奇口岸可不是普通的火车站。 9 月 17 日那天,从成都出发的班列突然在边境停了下来,运营平台紧跟着宣布暂停新舱位发运。 更让华沙坐不住的是,中国早有后手。 中欧班列南线通道同步启动,这条线路虽然比波兰线慢 5 天,却能做到次次准时。 这下谁都看得出,波兰在中欧物流里的 “不可替代” 只是自欺欺人。 第二记重拳则打在了波兰的农业命脉上。 波兰的禽肉、乳制品一直靠着中国市场赚钱,光是禽肉每年对华出口就有 12 亿欧元,农产品出口更是平衡对华贸易的关键。 9 月 20 日,海关总署更新的输华肉类名单里,4 家波兰核心食品厂不见了踪影。 再加上之前已经收紧的乳制品和水果检疫,相关产业瞬间受到极大的影响。 而贷款风险溢价的上调,更让波兰的公共部门急得跳脚。 现在全球借钱都不容易,额外加的风险溢价,意味着修铁路、维护口岸这些靠贷款支撑的活儿,成本要涨一大截。 对正盼着升级口岸设施的波兰来说,这简直是釜底抽薪。 对波兰而言,短期的损失肉眼可见。 更严重的是信誉扫地,德法等国的企业受影响后,纷纷转头找南线合作,波兰 “欧洲物流枢纽” 的招牌蒙了尘。 这场风波反倒成了中国优化全球物流网络的契机。 除了激活南线,北极快航的推进也提上了日程。 这些都让中国的物流网络越来越结实。 9 月 28 日的视频会谈上,中方提出建 “中波中欧班列过境协调机制”,既给了协商的诚意,也亮明了不接受 “单方面提条件” 的底线。 中欧合作从来都是互利共赢的。 波兰想把经济账牵扯到其他方面,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更离不开这条物流通道。 中国则用有理有据的反制,既护住了自身权益,又把供应链的 “鸡蛋” 放进了更多篮子。 开放合作的路才能走得远,零和博弈的小算盘终究是行不通的。 这或许就是这场风波最实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