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终于不装了,直接给全球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他警告说资产估值太高,泡沫吹得有点离谱。 这话一出,意味着以前好日子到头了,人们肯定就得想了,以前的好日子是啥啊 怎么就到头了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全是数据和市场反应在撑腰,更意味着以前那种美联储开着印钞机,大家躺着就能赚钱的好日子彻底翻篇了。 所谓的好日子,得从 2020 年口罩期间说起,当时美联储开启大水漫灌模式,印钞机马力全开,硬是把全球资产价格推上了狂欢的舞台。 黄金、原油这些大宗商品率先狂涨,美股、A 股跟着狂飙,新能源汽车、光伏、医药板块一波接一波地涨,就连住宅、公寓这些房子也在做最后的冲高,上海、深圳的房价当时都开始超过美国纽约、中国香港、新加坡了。 那时候标普 500 的表现最能说明问题,2020 年一年涨了 18.40%,2021 年更是飙到 28.71%,随便买只指数基金都能赚钱,不少人跟风入场,觉得赚钱比喝水还容易。 这种狂热甚至蔓延到了小众领域,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股票都被炒上天,市场里到处是 “躺着赚钱” 的神话,谁也没心思去想这泡沫会不会破。 鲍威尔当时还在给市场画饼,英国 2021 年四季度就率先加息抑制过热,他却坚守通胀暂时论,说 2022 年二三季度通胀会回归正常,全球供应链恢复就能解决问题。 可现实给了他一记耳光,2022 年美国通胀一度飙升到 9.1% 的 40 年高位,这时候他才急着激进加息,结果又把全球经济拖入了 “低增长陷阱”。 而现在,他终于不绕弯子,当地时间 9 月 23 日直言从许多指标看股票价格估值相当高,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他讲话前,标普 500 还涨到了 6643.7 的高位,9 月 26 日当天还涨了 0.59%,但讲话一落地,原本沉浸在降息利好中的市场立马转跌,资金开始获利了结,这反应足以说明市场心里也清楚泡沫的分量。 更关键的是,支撑泡沫的印钞机时代早就悄悄翻篇了。美联储 2023 年已经在缩表,光 1-5 年期美债的净减少就达 7196.44 亿美元,到了 2025 年,宽松政策更是彻底转向。 加息缩表的影响早就显现,美元升值后,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股票市场波动加大,债券价格下跌,这都是明摆着的事实。 2025 年 1 月美债收益率升到 4.695% 时,纳斯达克指数大跌近 2%,科技 “七巨头” 市值蒸发 1.5 万亿美元,要知道美债收益率一飙升,无风险利率跟着涨,股票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就高了,高估值的科技股首当其冲被砸。 现在的经济数据更是给好日子判了死刑。美国近三个月月均新增就业仅 3.5 万人,较 2024 年月均 16.8 万暴跌,失业率攀升到 4.2%,制造业 PMI 看似反弹到 53.3,其实全靠政府短期采购撑着,民间投资一直在萎缩。 36 万亿美元的国债压得美国喘不过气,每个公民要背 10.8 万美元债务,2024 财年利息支出 1.1 万亿美元,超过了 8950 亿元的军费,要是利率维持在 4% 以上,2025 年利息支出要破 1.3 万亿美元。 住房市场更惨,新房二手房倒挂,因为大家都锁定了 2020 年的低利率,没人愿意换高利率的新房,市场彻底僵住。 信贷市场也在恶化,560 万名借款人学生贷款违约,整体违约率从 0.7% 跳到 8%,回到疫情前水平。 消费这驾马车也慢下来了,7 月美国零售环比增速从 0.9% 落到 0.5%,连特斯拉 2025 年 Q2 营收都同比下滑 12%,净利润少了 20.7%。 当初放水吹起来的泡沫一个个破灭,黄金、原油掉头下跌,美股、A 股跟着向下,光伏、医药彻底套住一代人,至今没解套的比比皆是,高位追涨房子的人连首付都亏没了,一辈子积蓄打水漂。 若不是 ChatGPT、Deepseek 这些科技突破强行拖住经济,后果更难想象。鲍威尔现在说资产估值高,不过是承认了早已存在的事实,以前那种美联储开印钞机,大家躺着赚钱的日子,随着加息缩表、经济数据恶化,是真的彻底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