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媒:9.3阅兵后,解放军疑似在南海部署全球最大无人潜艇 当地时间24日,美国

美媒:9.3阅兵后,解放军疑似在南海部署全球最大无人潜艇 当地时间24日,美国“海军新闻”网站报道称,中国疑似在南海部署了两艘全球最大的无人潜艇,具体部署位置在海南岛附近。有多家法国商业卫星公司都拍摄到了相关画面。 光说“最大”不够直观,数据最有冲击力。这两艘无人潜艇长度达到40米至42米。   这个尺寸是什么概念?它是欧洲同类产品的10到20倍。即便跟美国海军的“虎鲸”无人潜航器比,它也远远超出一截。   尺寸碾压直接带来性能优势。更大的体量意味着更长的航程,不用频繁补给就能在深海长时间活动。   武器搭载能力更是肉眼可见的强悍。报道推测,它们可能装载超过8枚重型鱼雷,火力输出相当可观。   外观设计上,这些无人潜艇也藏着巧思。它们没有采用传统舰舵,只在尾部配备了X形舵。   这种设计能大幅提升水下机动性,让它在复杂海况下也能灵活转向。不少分析认为,其综合性能很可能超过同尺寸的有人潜艇。   更值得留意的是部署细节。这两型无人潜艇被安置在浮动船坞中。   这个安排解决了大难题。浮动船坞让无人潜艇的下水与回收变得便捷高效,不用依赖固定港口设施。   这事儿细想不简单,它背后是中国在无人水下装备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此前9.3阅兵上,海上无人作战方队就展示过新型无人潜航器。   当时国防部就明确过,那些装备集侦察和攻击能力于一体,是增强海防的重要力量。现在南海出现的大家伙,显然是技术迭代的新成果。   大型无人潜航器的价值不止于“大”。它能扮演水下侦察的“尖兵”角色,搭载高分辨率声呐等设备长时间潜伏。   这些设备能细致探测海底地形、跟踪水面舰艇和潜艇,把收集到的情报实时回传,构建起严密的水下监控网。   它还能直接参与作战。凭借隐蔽性突破防御圈后,携带的重型鱼雷能对目标实施突然打击。多艘协同作战时,还能形成饱和攻击态势。   对于南海而言,这种装备的存在意义重大。南海一直是无人潜航器的活跃区域,此前就多次有我国渔民打捞到外国的“水下间谍”装置。   那些外国潜航器多用来搜集水文数据,比如盐度、温度、海底地形等,为其军事行动铺路。现在我们的大型无人潜航器部署到位,等于掌握了水下主动权。   它能对冲外部势力的水下侦察,更能在需要时执行警戒巡逻、反水雷等任务。有了它,南海的防御体系才算真正补全了水下短板。   从技术层面看,这两艘无人潜艇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在海上无人装备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创新的结构设计、配套的部署保障,每一环都展现了硬实力。这不是偶然突破,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   美国媒体对这事的高度关注,也从侧面反映了它的影响力。在西太平洋的战略格局中,大型无人潜航器正在成为改变态势的关键力量。   它既能独立运作,也能和有人舰艇、空中平台协同,形成陆海空一体化的作战体系。这种体系化能力,才是最让对手忌惮的地方。   以前说起水下力量,大家先想到的是有人潜艇。现在无人装备的崛起,正在重塑海战规则。   建造和作战成本更低、隐蔽性更强、不用考虑人员伤亡风险,这些优势让无人潜艇成为未来海战的“利刃”。   解放军在南海部署这类装备,本质上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南海的和平稳定,需要实实在在的力量来守护。   从阅兵展示到实战部署,这个速度也透露出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应对南海的任何安全挑战。   那些曾在南海肆意投放“水下间谍”的国家,现在该重新掂量这片海域的分量了。   官方信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