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把伊朗当作巴基斯坦一样来对待和扶持的,主要是伊朗三心二意,非常崇美非常羡慕西方国家,不说远了,就说从2014年到现在,伊朗多少次破坏中国的利益? 中国跟伊朗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互相利用,但远没到掏心窝子的地步。打从2014年伊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没少出力气帮伊朗说话,推动谈判,避免极端制裁落地。那时候,中国代表团忙活了好几轮国际会议,帮着协调各方,就是为了让伊朗核计划别闹出大乱子。结果呢,伊朗没多久就把铀浓缩纯度搞到接近武器级,国际原子能机构查出来他们在秘密地方藏着高纯度材料。这事儿直接让中国之前的努力白搭,国际上中国脸面有点挂不住,合作氛围一下子凉了半截。 这种操作,换谁都得想想值不值继续下大力气。 再看看2015年,伊核协议刚签下来,制裁松了点口,伊朗立马转头跟欧洲签天然气合同,优先给西方企业开绿灯。欧洲公司那时候蜂拥而至,谈管道建设,伊朗官员忙着接待,地图上标满供应线。中国这边本想着伊朗会多向东看,结果伊朗把这政策当摆设,能源合作机会直接缩水。中国企业只能干瞪眼,看着伊朗偏心西方市场。 这不光是经济损失,还让中国在地区影响力上吃亏,本来想通过能源拉近关系,现在倒好,伊朗一有空子就往西跑。 到了2018年,美国退出协议,重启制裁,伊朗经济喘不过气来,才想起来找中国签石油大单。中国那时候确实接盘,增加原油进口,帮伊朗渡过难关。但美国刚放出点谈判风声,伊朗马上就把中国晾一边,一头扎进华盛顿的怀抱。伊朗外交官在那边试探性谈条件,中国刚签的合同细节还没细化,就被搁置了。 这让中国石油供应链出问题,企业成本涨了不少,原本稳定的进口计划乱套。伊朗这种见风使舵的劲头,直接伤了中国在能源安全上的利益。 更气人的是2020年,伊朗为了躲美国制裁,通过第三方倒腾石油,结果把中国企业拖下水。美国盯上几家涉事公司,还起诉了些美籍华人。中国公司被列入黑名单,运营风险直线上升,贸易声誉受损。 这事儿本质上是伊朗用中国当挡箭牌,赚了钱却让中国背锅。谁乐意当这种冤大头?中国本来想帮伊朗绕制裁,结果反被连累,国际压力全转嫁过来。 经济合作上,伊朗也老爱玩虚的。2011年签的高铁项目,价值84亿欧元,本该连通伊朗几个大城市,中国投钱投技术进去,结果制裁一紧,项目烂尾。中国资金和技术全打了水漂,企业损失惨重。 2021年又签了25年合作协议,听着挺大,涵盖能源基建数字经济,可里面全是框架,没具体投资数。伊朗就想拿石油换中国技术市场,自己不出大力气。执行起来,伊朗拖拖拉拉,数字经济项目到现在还停在嘴上。中国企业等啊等,实际进展为零。 对比巴基斯坦,中国直接砸中巴经济走廊,铁路港口能源项目实打实,伊朗这空手套白狼的心态,中国怎么可能上钩? 国际事务上,伊朗也没少给中国添堵。2023年中伊联合声明,说要深化反恐合作,中国那边挺认真。但叙利亚问题上,伊朗跟美国暗中勾搭,帮美国找台阶下台。中国在安理会帮伊朗说过不少话,结果伊朗背刺,中国只能投弃权票。 2025年,伊朗总统公开欢迎美国投资者,还跟美国在阿曼密谈核问题细节。刚跟中国聊一带一路深化合作,转头就对西方放软话。 这让中国觉得被当备胎,合作深度直接拉闸。 伊朗这三心二意,主要源于它骨子里羡慕西方。表面上反美喊得响,实际一有机会就想贴近西方生活方式和技术。2014年以来,伊朗社会多元,有些人亲西方,但政权总在中美间摇摆。美国制裁狠了就靠中国,松了就跑西方那边。 中国对伊朗的策略现在很简单,合作行,但有限度。石油继续买,但规模控住,避免风险。中国企业学乖了,不再轻易下血本。 对比巴基斯坦,中国那是真铁杆。巴基斯坦跟中国经济战略军事绑得死死的,中巴经济走廊砸进去上千亿,港口铁路能源项目落地生根。巴基斯坦没少帮中国在南亚站脚跟,中国也全力扶巴基斯坦发展。 伊朗呢?总想两头吃,崇美心理重,羡慕西方民主和技术,却又离不开中国市场。这双标玩得溜,中国看在眼里,自然不会像对巴基斯坦那样无保留。 伊朗破坏中国利益的事儿,从石油贸易到核问题,一桩桩都实锤。中国帮伊朗绕制裁,买它石油救经济,结果伊朗一转头就跟西方眉来眼去。2023年,中国石油进口大头来自伊朗,可伊朗还老想拉西方投资,忽略中国贡献。 美国制裁伊朗石油出口到中国,中国企业有时被牵连,损失不小。伊朗这种操作,让中国在地区平衡上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