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国家电视台称“伊朗对以色列停火”!看来特朗普、伊朗、以色列三方共赢,后现代是赢学的时代。6月23日,特朗普站出来公布以色列和伊朗达成停火协议,自己成了中东和平的“调停人”,但第二天伊朗采取实际行动,一切看起来又回到了原点。卡塔尔过去一直喜欢和各方打好关系,沙特曾经对卡塔尔搞封锁,是伊朗伸出援手帮了卡塔尔一把。可这次,伊朗突然对美军在卡塔尔的基地动手,虽然导弹都被拦截没造成实质破坏,但卡塔尔夹在美国、伊朗之间,位置尴尬了许多。在伊朗发射导弹前,自己还通知了相关各方,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把这场军事动作的后果降到最低。表面上像是为了“出气”,实际上也没有破坏到美军实质力量。巴林和卡塔尔的防空系统合力把导弹挡在了空中,但这一战,伊朗在中东的形象还是受到了不少损害。毕竟卡塔尔并没有介入伊以冲突,这样的攻击让伊朗很难在中东说自己是“正义一方”。以色列则靠着本国的防空和美国技术的支持,暂时挡住了伊朗压力,但日子也并不舒服。以色列缺乏纵深,重要设施都集中在一块地方,面对远程打击始终没有太多办法。据说以色列可用的拦截弹药也快用完,这样下去的话,面对持续冲突将非常吃力。伊朗的导弹虽说型号不少,也能覆盖整个以色列和美军基地,但效果却被打了折扣。它不敢大范围地对美国在海湾的基地下手,不仅仅是武器问题,更怕把更多小国拖进混战。导弹袭击看似激烈,实际作用更像一种宣泄,换不来什么新的突破。在大国角力下,特朗普抓住机会大声宣布停火协议,说各方都赢了,试图把这场复杂的局势包装成自己的胜利。对他来说,危机缓解了,民调上去了。以色列总理借此稳住了权力;而伊朗似乎也是“表现够了”,可以向内部交代。但每一方其实都没捞到多少真正好处。而且新形势也给伊朗国内带来压力,小巴列维在海外动作频频,想趁机获得西方支持,寻求回归伊朗,这给伊朗当局又添了层烦恼。美国则在冲突前段已经把重要军事点提前撤离,减少了损失,也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不确定后果。这场表面上的停火更像一种“彼此配合的默契”,大家都想留点空间,别把局势逼得彻底失控。伊朗继续利用代理人势力在中东发力,但和以色列的正面碰撞始终没有真正掀起风浪,只剩下一些小动作。看上去谁都赢了点什么,实际却都背负着新的危险和压力。伊朗这次虽然展示了自己的导弹本领,但没能真正打击到美军,更没改变自己的孤立局面,反而给卡塔尔带来额外麻烦。以色列虽然挺住了,但后方压力越来越大,各项物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