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美越看越心慌!中国逐日工程开启,2028年将建成太空发电站!距离地面3.6万公

老美越看越心慌!中国逐日工程开启,2028年将建成太空发电站!距离地面3.6万公里,年发100亿度,为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还能15秒躲陨石。 “太空建电站发电”并非新构想。 1941年,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小说《理性》中提出,空间站可收集太阳能,用微波束将能量传输至各行星。 1968年,美国工程师彼得·格拉塞在《科学》杂志发文,首次提出“太阳能发电卫星”概念,设计方案为:在太空安装巨型太阳能电池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为电磁能无线传回地面。 1973年,格拉塞为该方案申请专利,形成太空发电站首个正式技术蓝图。 我们在这个领域起步较晚,但进展飞快。 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队提出“欧米伽”设计方案;2018年,中国正式启动“逐日工程”,推进“太空发电”构想落地。 逐日工程的设计指标,远超国外同行。 美国2023年公布的太空发电站方案,目标年发电量60亿度;日本同类项目受光伏技术限制,预计年发电量不到50亿度。 逐日工程领先同行的关键原因是,采用砷化镓薄膜光伏板,其厚度0.1毫米,转换效率32%,为美国常用硅基光伏板的1.5倍,且重量轻,可在火箭有限载重内,可以放进去更多组件,提升发电量。 太空发电站原理类似“高空太阳能充电宝”。地面太阳能受天气、昼夜影响,日均发电时长最多8小时;3.6万公里高空同步轨道,没有阳光遮挡,可实现全年24小时发电。 电能通过微波或激光传输至地面接收站,再转化为日常用电。而且中国突破“能量无线传输损耗”难题,传输效率达85%,美国为60%,日本为55%。 不过太空中并不安全,有许多太空垃圾和陨石,虽然可能撞坏发电站。 为此,逐日工程为电站配备了36台霍尔推进器。这种推进器不靠燃料燃烧,通过电场加速离子产生推力,单台推力小,但能长时间精准发力,从而多躲避太空中的袭击。 美国同类项目仅配12台传统推进器,规避危险需30秒以上,中国36台霍尔推进器联动,15秒内可横向移动100米。 同时,电站外壳采用石墨烯与碳化硅复合材料,硬度为钢铁的10倍,可抵御小尺寸太空碎片撞击。 逐日工程电站如果建成,可缓解地面能源压力,为未来深空探测、空间站供电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人类进入“太空能源利用”时代! 信源: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14
2025-09-16 17:43
祖国科技越来越发达,为国家骄傲!感谢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期待用上太空电。
用户17xxx83
用户17xxx83 4
2025-09-16 20:21
厉害了我的国!!!
江越能源陈越
江越能源陈越 3
2025-09-16 21:42
如果这玩意成功,那夏天滚烫地区有救了,几个联动,一下子就遮阳了,还能发电,靠,太酸爽了
水深木浮
水深木浮 3
2025-09-16 19:31
AI系统观测发电场范围?电磁炮或激光炮守护?小的击散,大的AI调试击歪?
七剑
七剑 2
2025-09-16 18:39
100亿度电是三峡发电的三分之一。什么烂媒体都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