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歼-35A是全世界最漂亮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注意啊,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说起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多半是美国的F-22或者F-35,毕竟这些家伙在各种军演和新闻里露脸露得勤。可你要问哪款最漂亮,那我得直球告诉你:中国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搞出来的歼-35和它的陆基版歼-35A,绝对是全球顶尖的颜值担当。 歼-35A的机身长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最大起飞重量28吨左右。它的机头尖锐,鸭翼从肩部平滑延伸下去,腹部收窄成一条直线,尾部两个圆形喷口对称张开,没有多余的凸起或吊舱。整个轮廓在静态照片里就透着股利落劲儿,灰色涂装一上身,隐身涂层还让表面看起来更均匀光滑。相比F-35,那家伙的进气道位置偏后,机身侧面鼓鼓囊囊的,因为要兼容垂直起降版本,STOVL设计让它多出不少赘肉。F-35的驾驶舱盖圆润宽大,玻璃覆盖面积大,但这也拉长了整体比例,看起来总觉得比例失调。歼-35A的座舱盖曲率小,窄一些,配上V字双垂尾,整体更紧凑。国外论坛上有人比划过尺寸图,歼-35A的平尾更宽,角度优化了气动性能,机动时不会像F-35那样侧滑明显。 法国达索航空的创始人马塞尔·达索有句老话:“一架飞机要飞得好,必须先好看。”这不是鸡汤,是他审视幻影战斗机原型时总结的经验。达索这老头儿一辈子造飞机,从一战的海4侦察机到后来的猎鹰公务机,都强调线条的纯净直接影响升力和阻力。歼-35的设计团队显然吃透了这点,他们从FC-31原型起步,避开了F-35那种多国联合项目里的“大坑”。 美国F-35项目从2001年启动,牵扯八国合作,结果各方需求一堆,空军要高空拦截,海军要舰载耐盐雾,陆战队还要垂直降落,机身硬生生胖了20%。歼-35呢?沈阳所从2012年左右就开始预研,专注中型双用途,海军舰载和空军陆基两不误,但没让需求膨胀到失控。结果就是外形更流畅,雷达截面更小,据一些分析,歼-35的隐身性能在某些频段下比F-35低10-20%,因为蒙皮接缝对齐得更精密,风洞测试数据支持这点。 再深挖隐身这块儿,歼-35A的内置弹仓能塞2吨武器,外挂6吨,够用不浪费。它的蚌式进气道设计,让空气直接喂给双涡扇引擎,推重比高,最大速度能到1.8马赫,比F-35的1.6马赫快点。F-35单发普惠F135,功率大但油耗高,续航靠空中加油补。歼-35用的是国产WS-13或升级版,效率更高,巡航时更省油。 俄罗斯专家在评估时说过,歼-35A的机动性优于F-35,因为平尾设计更宽,滚转率快,狗斗时转弯半径小。实战数据呢?歼-35还没大规模列装,但从2021年10月29日验证机首飞,到2024年11月珠海航展正式亮相歼-35A,这些年迭代了至少三次。首飞时加了龙勃透镜,故意放大雷达信号保安全,但真实隐身参数藏得严实,等实战才露底牌。 歼-35A的翼展11.5米,折叠后适合辽宁舰和福建舰的甲板,电磁弹射起飞时,加速距离短,钩住阻拦索稳当。F-35C海军版翼展也差不多,但因为体型胖,甲板占用多,调度麻烦。中国空军计划202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批量生产已经在沈阳工厂上马,模块化设计让传感器和武器换得快。比起F-35那上千架的全球订单,歼-35起步晚但专注,避开了软件bug和供应链断裂的坑。美媒报道过,歼-35双发布局让它在可靠性上更有优势,单发F-35出故障率高点,尤其南海那种高湿环境。 国际上对歼-35的评价两极分化。西方媒体总爱说它“神似F-35”,暗示抄袭,但这纯属睁眼说瞎话。F-35是单发鸭式,歼-35双发三角翼加鸭翼,早年FC-31原型就定型了,2014年珠海航展就秀过。Sandboxx网站分析过,歼-35的雷达可能是KLJ-7A有源相控阵,探测距离200公里,融合传感器数据不输F-35的APG-81。Quora上有人吐槽F-35像雅克-141的翻版,那歼-35更像是独立进化。俄罗斯给出答案时,说歼-35在结构上小差别,但气动更优,机动性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