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志愿军125师不敌美军受到重创后,作为师长的王道全,竟然丢下后面的友军,擅自带着队伍后退改变计划,收到消息的军长气得把碗一摔:要不是因为他,我们也能成为万岁军!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制定了大胆的穿插计划。38军因在第二次战役中成功拿下德川,并快速向三所里实施穿插迂回,用双脚与美国人的车轮赛跑,获得彭德怀的通令嘉奖,其中提到”38军万岁”,“万岁军”也由此得名。而42军也承担着同样重要的穿插任务,如果成功,很可能成为第二个”万岁军”。 王道全,这位来自山东寿光的农家子弟,1918年出生,读书六年后因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停学在家劳动。1937年12月,在鲁东工委和寿光县委的领导下举行牛头镇起义,成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从普通农民到师长,王道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125师原本是一支地方部队——通化支队,后来改编成辽东军区独立第2师,1948年3月改编成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第14师,评价是”游击战经验多,有朝气,有猛冲精神”。 1950年11月底,42军在攻克宁远后继续向肃川穿插。42军击败在宁远的韩军第8师团后,奉命继续向肃川穿插,在新仓里遭遇美军骑兵第1师7团。这是42军获得”万岁军”称号的关键一战,也是王道全军事生涯的重大考验。 新仓里地区,美军凭借坦克和重火力设置了坚固的阻击阵地。125师的373团最初表现不错,但随着战斗深入,美军火力优势开始显现。11月29日夜晚,125师指挥所内,师长王道全、政委谭文邦、副政委王淮湘正在研究作战事宜,犹豫打还是不打。看到胡继成很高兴,王道全直接对胡继成说:“首长,你看怎么办?你说打,咱就打。你说不打,咱就不打。” 这句话暴露了王道全内心的动摇。副军长胡继成不了解敌情,不好表态,说先研究研究再说。研究到30日凌晨1时,决定打。郭宝恒赶紧跑回124师,向代师长苏克之报告。124师刚行动,125师却因为战斗决心动摇,在2时撤下来了,于是124师只好跟着撤下来。 王道全的擅自撤退产生了严重后果。天亮后,因为组织不严、隐蔽不当,两个师的山炮营都遭到美军飞机轰炸,损失了10门炮、炮弹190发、人员伤亡64人、马伤亡74匹。这次撤退不仅让125师自身遭受损失,更连累了友邻部队124师。 当参谋长廖仲符将这个消息汇报给42军军长吴瑞林时,正在吃早饭的吴瑞林勃然大怒。廖仲符赶回时,吴瑞林正在吃早饭,一怒之下把碗都摔了。吴瑞林对廖仲符说:“你再回去告诉他们,今天晚上一定要打!谁再说个不字,我拿他是问。” 这个摔碗的细节生动地反映了吴瑞林的愤怒和无奈。作为42军军长,他深知这次穿插任务的重要性。如果成功,42军将与38军一样获得殊荣。但王道全的犹豫不决彻底打乱了计划。等到廖仲符再赶到前进指挥所,新仓里的美军已经撤退,战机就此失去。 与42军的犹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8军的果断。第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成功地完成了三所里、龙源里穿插任务后,彭德怀在亲自起草的嘉奖令中提出的。从那以后,“万岁军”美名远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落款是”彭邓朴洪韩解杜”。这个嘉奖令是彭总亲自写的,从此,38军以”万岁军”扬名。 王道全的这次失误对42军造成了深远影响。42军穿插部队在新仓里遭到了美骑1师的阻击,指挥员临阵犹豫,攻击决心不坚决,没有穿插到位,使西线美军抢先夺路而逃。二次战役中,38军因穿插成功而一举成名,奠定了中国陆军部队老大的地位;42军则错失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 吴瑞林后来在回忆中坦承责任,他在《抗美援朝的第42军》中说:“对志司交给我军的实行战役大迂回到平壤以北的顺川、肃川,切断敌人的任务,因遭敌骑兵1师第7团阻击,未能完成。这里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军的部署未能彻底贯彻下去而造成失误,由军负责。”但他内心的遗憾可想而知。 42军一直说,自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错失成为第二个万岁军的机会。42军的老人对此耿耿于怀了整整70年。这个遗憾源于新仓里战斗中的关键决策失误。 王道全在朝鲜战争后期的表现相对平淡。1952年回国后,王道全继续担任125师师长。1955年9月,他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同年10月,他任42军副军长。虽然职务在提升,但新仓里的阴霾始终伴随着他。 1964年,王道全晋升为少将军衔,同年5月改任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1967年任41军军长,1968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王道全(1918年3月-1972年10月9日),这位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将军,在54年的人生中经历了三次重大战争,但新仓里的那个决定性时刻,成为了他无法抹去的遗憾。 王道全的犹豫不决不仅改变了125师的历史,也影响了42军的荣誉。这个教训至今仍有重要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