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7月30日报道,上海,一男子在妻子在世时买了一套房子,妻子去世后,男子选择再婚。

7月30日报道,上海,一男子在妻子在世时买了一套房子,妻子去世后,男子选择再婚。临终前,男子变更登记产权,将房子的80%留给新妻,剩余20%留给自己。男子去世后,他的4个子女打算平分父亲遗产,却发现房产落到了继母手里。子女要求对方归还房产,遭到拒绝后,子女们将继母告上法庭,以父亲老年痴呆多年为由,要求重新分配房产。法院的判决令人意想不到! 这套房子是1998年买的,张大爷和第一任妻子共同的心血。那时候,为了图方便,房产证上只写了张大爷一个人的名字,夫妻俩都同意。孩子们都已长大,对这事也没插过嘴。 平静的日子在2003年被打破,张大爷的妻子因病突然离世。从法律上说,从她走的那一刻起,这套房子的一半就成了遗产。理论上,张大爷能占六成,剩下四成归四个孩子。但孩子们心疼父亲,谁也没提分家的事,就让老爷子安安稳稳地继续住着。 妻子走后,偌大的房子里只剩张大爷一个人,那份孤独可想而知。孩子们工作忙,没法时刻陪着,就劝父亲再找个伴儿。2008年,经人介绍,张大爷认识了单身无孩的刘阿姨。他觉得,和刘阿姨领个证,也能给她下半辈子一个保障。 子女们对此都挺支持,觉得有人照顾父亲是天大的好事。就这样,刘阿姨搬进了这套浦东的老宅,和张大爷一起生活。 日子一晃到了2022年,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张大爷拉着刘阿姨的手,悄悄去了不动产中心,把房本给改了。产权从他一人名下,变成了他和刘阿姨按份共有。更惊人的是,刘阿姨占了八成,张大爷自己只留了两成。整个过程,四个子女被蒙在鼓里。 2023年初,张大爷的身体急转直下,刘阿姨没少带他跑医院。可病历本上的一行字,却成了日后官司的关键:原来早在2022年办理房产变更时,张大爷就已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智力衰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2024年2月,张大爷还是走了。子女们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准备处理遗产时,才发现房产证上的惊天秘密。他们瞬间炸了锅,这房子是亲生父母的共同财产,怎么就成了继母的? 他们认为,父亲在2022年根本就是稀里糊涂的,一个老年痴呆患者做的决定,怎么能算数?他们觉得是刘阿姨趁虚而入,侵占了属于他们的家产。退一万步讲,就算父亲当时头脑清醒,他也无权处置属于母亲的那份遗产。 刘阿姨却坚称,张大爷当时精神好得很,把房子给她是心甘情愿的。双方争执不下,子女们一纸诉状将继母告上法庭。 法庭上,一切都清晰了起来。法官认定,这房子确实是张大爷和原配的共同财产。原配去世后,遗产没分割,房子就属于张大爷和四个子女共同所有。张大爷在没经过子女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变更产权,这本身就损害了孩子们的权益。 最关键的证据还是那份病历。法院采信了医疗记录,认定张大爷在2022年变更产权时,因患病已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此,那次产权变更,无效! 因为张大爷生前没留遗嘱,他名下那合法的60%房产份额,得按法律来。刘阿姨和四个子女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考虑到刘阿姨毕竟陪伴照顾了张大爷这么多年,法官在情理上做了考量,认为她可以适当多得一些。 最终的判决是:房子归四个子女共同所有,每人各占四分之一。同时,四个子女需要每人支付10万元,总计40万给刘阿姨作为房屋的折价补偿。至于刘阿姨提到的其他财产诉求,因拿不出证据,被驳回了。 一场风波尘埃落定。这起案子告诉我们,家产的分割远不止是钱的问题,它考验着法律的尺度,也拷问着家庭的温度。法院的判决,既守住了法律的底线,也尽力在复杂的人情世故里,寻找一个最公平的平衡点。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极目新闻——2025-07-30《上海一男子瞒着子女将80%浦东新区房产份额转给再婚妻子!法院判了》

评论列表

霜木
霜木 1
2025-09-06 20:47
夫妻双方,一方死亡,财产如何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