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三个师领导配置,最强不是中央红军组成的115师,而是129师 在抗战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115师、120师、129师,宛如三把利刃,狠狠地刺向侵略者的胸膛。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由中央红军主力改编而来的115师,领导配置必定是最为强劲的。 毕竟中央红军在长征等一系列战斗中展现出了超强的实力与过硬的素质。然而深入探究历史后,你会惊异地发现,最强的领导配置并非115师,而是129师。 先别急着反驳,咱们先看看115师,它由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十五军团和陕南红军第七十四师编成。师长林彪那可是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军事才能卓越,在红军时期就立下赫赫战功,指挥过不少经典战役。 副师长聂荣臻也是久经沙场。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同样是身经百战,为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呕心沥血。他们在红军时期多为军团级干部,能力虽强,但从领导班子的级别架构来看,对比其他师,并没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115师在平型关战役中,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安排,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这一战让115师声名远扬。 但在此之后,115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制约,部队后续的扩张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并没有展现出那种一骑绝尘的态势。 再讲讲120师,它由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团、第六军团、三十二军和西北红军等部编成。师长贺龙,早在北伐时期就已经威名远扬,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他带领部队历经无数战斗,战斗经验丰富得如同陈酿的美酒。 副师长肖克,也是一员猛将,在红六军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在部队的政治工作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将部队的思想建设抓得紧紧的。 他们属于方面军级干部,领导能力毋庸置疑,120师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等战斗中,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从整体的领导班子豪华程度以及对复杂局面的应对能力等综合因素考量,120师也稍逊129师一筹。 接下来重点说说129师,它由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三十一军和西北红军等部编成。 师长刘伯承,那可是被称为“军神”的人物,早年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就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后来更是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对战略战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握,他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丰富得难以估量。 副师长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在创建革命根据地以及指挥大规模战役方面,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能力,他所带领的部队战斗力极为强悍,在多次战斗中都打出了赫赫威名。 一开始的政训处主任张浩,从共产国际归来,在党内有着较高的地位,为129师带来了很多重要的理念和思想。后来邓小平接任政委,其在部队建设和战略决策等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可以说129师的领导班子基本都是总部级干部,这样的配置,在级别和能力的综合层面上,远远超过了115师和120师。 中央做出这样的领导配置安排,背后有着极为深远且周全的考虑。红一方面军向来思想统一,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非常强,所以115师由军团级干部领导,足以发挥其优势,去开拓新的抗日局面,事实也证明,他们在平型关等战斗中表现出色。 红二方面军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独立性相对强一些,配置方面军级的干部,能够更好地稳定部队,确保部队在抗战中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而红四方面军,虽然战斗力顶尖,在多次战斗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但曾经受到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部分士兵的政治觉悟需要进一步提升,部队思想需要彻底地统一和稳固。 在抗日战争的实战中,129师的表现堪称惊艳,完美地诠释了其领导配置的强大威力。129师刚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就在刘伯承、徐向前等将领的指挥下,巧妙运用战术,先后取得了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的辉煌胜利。 在神头岭战斗中,129师利用地形优势,精心设伏,将日军打得晕头转向,此次战斗共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百团大战中,129师更是一马当先,承担了大量艰巨的作战任务,为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整个抗战期间,129师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勇猛,而且根据地建设等方面也成绩斐然,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8年里歼灭日伪42万余人,部队更是发展到30万人。 而115师在平型关大捷后,部队发展在一些时期受到了诸如战斗减员、战略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后续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120师同样在扩大根据地规模、部队人数增长以及在一些大型战役中的战果等方面,与129师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综合领导班子的级别、能力以及在抗战中的实际表现等多方面因素来看,129师的领导配置最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一聊。